尾大不掉用來形容目前的一汽集團再貼切不過了。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一汽集團早已風光不再。不僅在自主品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總體銷量也在近幾年相繼被東風和上汽趕超。現在又忙於應付審查風暴和愈演愈烈的高層動盪傳聞,遑論資產剝離籌備整體上市的事宜了。
因上市計畫而引發的審計醜聞,揭開的是這家曾經的中國第一車企內部盤綜錯雜的利益鏈條以及啃老本、不思創新的僵化思維。
上週有媒體曝出,一汽集團200多億的房地產項目資金不知去向,近30多名集團高層因涉案而接受調查。儘管一汽集團專門在新聞發布會上澄清「上述傳聞」,但和媒體一來一回的拉鋸戰,讓人們對事情真相懷疑之餘,也讓一汽集團整體上市的前景蒙上陰影。
一汽將折戟IPO?
利益再分配是一汽集團上市之路的關鍵詞。集團底下有四大上市子公司——一汽轎車、一汽夏利、啟明信息和一汽富維。而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分屬長春市和天津市,這對一汽集團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是極大考驗。
一汽集團先後剝離了旗下的輔業:一汽啟明、一汽模具一汽東機;但遲遲未能撬動集團核心資產——整車廠業務的固有利益格局。
2011年6月一汽股份公司的成立是一汽集團整體上市邁出的最紮實的一步。一汽集團將其控股的一汽轎車53.03%的股權、一汽夏利47.73%的股權、一汽解放100%的股權、一汽大眾60%的股權注入一汽股份有限公司。但和一汽大眾一同構成集團80%利潤的一汽豐田,卻遲遲沒有進入股改名單之列。此前也傳出一汽集團和天津一汽就整體上市事宜談不攏,調和內部複雜股權結構成了一汽集團能否成功上市的一大關鍵所在。
自主品牌孱弱
一汽轎車曾經是中國汽車夢的寄託所在:第一輛自主研發的轎車——東風牌轎車、第一輛量產高級轎車——紅旗均產自一汽位於長春的工廠。但肩上揹負了太多民族責任的一汽集團,除了固守夏利、紅旗品牌,未能引來「第二春」,反倒是為合資企業「做嫁衣」。去年,一汽大眾銷量達到133萬輛,增幅達到28.4%,創歷史新高。
分別在2006年和2012年成立的奔騰、歐朗等品牌並沒有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建立起影響力。去年一汽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30.52萬輛,同比下降24.6%;而受奔騰等品牌銷量下滑的拖累,2012年一汽轎車虧損7.56億元,淨利同比下降448.87%。
國家審計署於2012年6月披露的對於一汽財務問題的報告中指出,一汽集團的癥結在於對自主產品引發投入比例偏低,自主品牌汽車盈利能力不強,整車業務利潤主要來自於合資公司。
房地產業務「捅出的婁子」
2007年,徐建一接手一汽集團,上市事宜被提上議程。2011年,一汽股份公司成立,一汽集團著手剝離旗下子公司的不良資產、重新劃分業務。但正是在上市的財務審查中,一汽集團被曝200多億房地產項目資金不明去向。根據此前披露的「一汽股份資產結構圖」顯示,一汽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均在房地產市場各有布局。
投資房地產成了一汽集團的主營業務之一。此前有媒體報導,長春近一半的土地市場都有一汽集團的勢力。借由建廠房車間等名義購得的土地,幾經轉手之後都變成了高端房地產項目。由審計風暴而牽扯出來的30位集團高層人士也被曝因貪污、挪用公款等事宜而接受調查。
一汽集團在上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徐建一辭去集團一切職務、數百高管被秘密帶走、房地產開發百億資金消失等均屬謠言。
儘管一汽的審計風暴仍是迷霧重重,但目前羸弱的自主品牌形象和缺乏核心競爭力必將影響一汽集團今後的整體表現。再加上此前的主承銷商安信證券的出局,讓一汽集團的IPO又增添一重阻力。
上汽和東風均已上市,一汽集團距離IPO還要多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