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的由來?茶有多少別稱?(圖)
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在濕潤的氣候下成長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
「茶」字的由來?
我國古籍中,最早見有「茶」字的記載始於《詩經》。《詩經·邶風·谷風》有「誰胃荼苦,其甘如薺」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還不明確。
至公元前200年《爾雅》成書後,始將荼定為茶。《爾雅·釋木第十四》記載:「檟,苦荼」。晉郭璞《爾雅注》說,檟是一種樹,「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飲,今呼早採為荼,晚取者為茗」。
至於「荼」字何時改寫成「茶」字,據清代學者顧炎武考證,「茶」字是從唐會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權書寫《玄秘塔碑銘》、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書寫《圭峰禪師碑》時開始,因此他確定「茶」字的形、音、義才固定下來。
茶字的由來
茶有多少雅號別稱?
茶的雅號別稱很多,據陸羽《茶經》中介紹,除茶外,其名尚有檟、蔎、茗和荈。
另外,據其他古籍中的記載,還有詫、皋蘆、瓜蘆、水厄、過羅、物羅、選、奼、葭荼、苦荼、酪媽等稱呼。茶的雅號也不少,如一名「不夜侯」。
晉張華《博物誌》稱「飲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稱不夜侯,美其功也」。
一名「清友」,據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言,「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為茶也」。
一名「余甘氏」,據李郛《緯文瑣語》稱,「世稱橄欖為余甘子,亦稱茶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余甘氏」。亦有雅稱「森伯」、「滌煩子」的。
隨著名茶的出現,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稱,如「龍井」、「烏龍」、「毛峰」、「大紅袍」、「肉桂」、「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雨前」等。稱謂極多,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