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翰宜好學餐館工苦讀變身藥劑師
盧翰宜/香港/85歲/來美60年/藥劑師
盧翰宜1954年持學生簽證來美,他當年一心只知自己是來讀書,未有留下定居的打算,誰知一留便是60年。
從香港經澳洲坐船來美,盧翰宜亦曾是被歧視的一名華人,他說,當年要先在澳洲坐船至英國再轉乘來紐約,但那家英國船公司不賣票給華人,他只能改買一家義大利船公司的票,與其他非白人乘坐一艘不分等的船飄洋來紐約。
而那時來做留學生,與現在的怎可同日而語,「我們那時候做學生的都是半工讀,沒有人給我們付學費的」。
由於日本侵華,盧翰宜來美時已24歲,但中學尚未完成,完全沒英文根底。盧翰宜亦經過多數移民做過的餐館工一段路,「一來紐約時正是暑假,我就在舅父的中餐館做工,邊存學費邊等入學」。
盧翰宜說自己的一生均是神的安排,像他這樣沒英文基礎又沒中學文憑的學生,居然被大學允許先讀英文班及預科班,兩年後再被錄取為藥劑系學生,其後的大半生均從事藥劑業。
盧翰宜來美時雖沒懷著美國夢,但他一步步走的路,就是實實在在活出的美國夢—從讀大學、找工作,再給自己與家人一個安穩的生活。「神安排了我的人生,要是我沒來美國,不知道人生會變成什麼樣」。
黃本初隨遇而安生活美滿20年
黃本初(臺灣/1994年來美)
黃本初今年正好自臺灣來美滿20年。他表示,沒有後悔當年下決心來美國,這些年來在美國生活很能適應。當年想來美國會讓孩子有個好教育環境的「美國夢」,也順利達成。
黃本初在1994年前就因出差多次來美,看到美國舒適的生活環境,想到美國生活也不錯,剛好友人的科技公司聘請來美工作,在順利辦綠卡後,1994年移民來美。「當時想換個工作環境,同時也想讓孩子接受美國的教育,所以決定來美。」
「我認為美國的教育制度不錯,讓孩子有很好的成長,」黃本初認為,美國的教育制度比臺灣要好。來美國的一大收穫,是讓孩子參加美國童子軍活動時,因為隨著參與孩子的活動,擴大了生活圈,讓他有機會認識如何去作義工,「從此開始在許多社團裡作義工,認識了許多好朋友,也算很開心。」
「雖然剛來美國時有些壓力,從不會英文、從基層工作開始作起,開始時會有些生活和工作適應的問題,」多年下來,黃本初沒有後悔當年決定移居來美,「不能說這決定是正確還是不正確,但可以說是隨遇而安」。
周夢麟攢錢續求學矢志達目標
周夢麟(遼寧/大學剛畢業/美術教師)
來自遼寧的留學生周夢麟(化名)來美三年,今年剛大學畢業就在一所美術學校教書,雖然工作穩定卻和最初來美目標相去甚遠,現在只想好好的攢一筆錢,繼續求學。
她表示,在大陸學習服裝設計專業,來美後想繼續深造成為時尚編輯或設計師,但看到各校高昂的學費不得不先申請一所普通大學先學語言,再選擇申請獎學金轉校。「畢業後投出的四、五份大學申請都得到了錄取通知,但一年四、五萬美金實在無法負擔」,還看到、聽到「過來人」們表示即使畢業,也很難找工作,所以不得不選擇近兩年比較吃香的美術教育繼續研修。
她說,現在天天和小朋友們一起是很開心,但自己的夢想並未達成,「拿著每月不到兩千元的工資、幹著並不擅長的辦公室工作,令人頭疼,但為了合法身份也不得不堅持下去」。目前雖然正努力的攢下每一分錢作為將來繼續學習的學費,但是高昂的房費和油費讓他荷包匱乏,攢錢之路遙遙無期。
劉約翰開餐館起家助全家移民
劉約翰/臺灣/59歲/1974年來美/餐飲業
美國打天下圓夢30餘年,劉約翰一點都不後悔。
劉在臺灣生長,15歲時以依親身份到日本,當時家庭經濟情況不是很好,他必須打工賺錢幫忙養家,沒有機會上學。21歲時姊姊在南加州橘縣開餐廳,他申請到旅遊簽證,前來姊姊的餐廳幫忙。
劉約翰說,移民前幾年沒有身份,生活非常辛苦。可是他那時想無論如何,一定要協助姊姊將餐廳維持下去,因為當時規定,在美國開店營業者可以幫家人辦綠卡。 劉約翰等到姊姊幫母親申請綠卡後,才順利取得永久居民身份。隨後與家人合作,協助其他兄弟姊妹移民美國。
劉約翰以多年養成的勤奮工作精神,日夜不休,兢兢業業地在灣區經營他的餐飲事業,終於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 劉約翰說,這麼多年在美國奮鬥,當然會碰到許多挫折,可是生性豁達的他說,只要再接再厲,不灰心氣餒,老天都會給予補償。劉約翰說,美國是一個自由的社會,也是一個絕對法治的社會,因此華人來到美國,一定要奉公守法。 (記者王金城)
陳冠英:生意夠過活美夢求安穩
陳冠英/臺灣/57歲/1986年來美/業主
在南加州核桃市經營鐳射鵰刻小工廠的陳冠英(化名),1986從臺灣獨自來到南加、如今已近30年。他表示,當初27歲放棄畢業後在臺灣東芝公司一個月2萬台幣的工作,就是為實現留學鍍金、國外創業、過上更好生活的個人目標。
最初來美,先用三年時間在大學繼續攻讀電腦專業,當時華人不多、走出校園後順利找到一家華資電腦公司做電腦硬體,「一個月1300多元的工資足夠生活之外還有剩餘」。在積攢了三年經驗和資本後,看到了當時個人PC電腦市場的迅速發展,因此在1992年決定自己創業,試著淘出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最初的八、九年間陳先生的公司發展迅速,公司也從自己經營變成有兩、三名僱員,有房、有車、有存款的生活本讓他底氣十足的想再次擴張事業版圖,然而沒想到在2002年生意卻急轉直下。
他表示,當時台式電腦的競爭越發激烈,再加上自己誤判了筆記本電腦興起的能量,所以最初幾年雖然已發現桌上型電腦「賣不動」,但依然堅持做下去,也還抱有能重新起飛的幻想。但是隨著小布希總統上任後經濟持續下滑和2005年筆記本電腦超越桌上型電腦,「才發現真的見到南牆了」,於是用手頭剩下的資金投資鐳射行業實現轉型。
他說,如今已經在這一行業走了13年,雖然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但也足夠過活,「當年初來乍到大家所謂的美國夢,是說生活品質會比故鄉生活高出很多。而如今,看著曾經臺灣的同事坐擁跨國企業或小公司發展穩定生活悠閑,自己也越發感覺現在的美國夢無非就是一個安穩的生活」。 (記者高梓原)
陳姝嬛學成難找工美夢恐夭折
陳姝嬛/臺灣/28歲/2010年來美/待業中
原本在臺灣就讀大學英文系的陳姝嬛,在畢業前從沒有過來美生活的念頭,直到有次父親的朋友受邀前往威斯康辛州大擔任訪問學者,她同行並在康州就讀語言學校,結果愛上美國教育方式和生活。2010年申請到舊金山州大,攻讀教育行政碩士,雖然一心想留在美國,無奈畢業後工作難找,加上簽證即將到期,只能眼看美國夢夭折。
美國優良的生活環境,與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她希望留在這裡生活的原因。研究所畢業,陳姝嬛開始了實習申請機會,為增加經歷,她在多家教育機構擔任無薪實習生,投出數百封履歷,雖然獲得多家公司回覆,表示對她的經歷有興趣,但一聽她需要申請工作簽證,就紛紛打退堂鼓,眼看著實習簽證(OPT)即將到期,雖然百般不願意,也只能準備回臺灣。不過陳珠嬛說,會繼續投履歷到上飛機的那天,把握任何能實現美國夢的機會。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