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一處計畫生育宣傳佈板。
【看中國2013年07月17日訊】有中國學者認為,過去十多年對中國經濟發展貢獻良多的中國人口紅利的拐點將在2015年到來,招工難和養老難凸現。有專家評論說,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極大,中國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國人口結構中勞動力人口比例超過總人口百分之五十,所形成的對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湖北的《長江日報》日前報導,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最近在一個報告會上表示,中國的人口紅利拐點很可能會在2015年提前到來。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呈倒金字塔形,老年人口比例大幅上升將給中國社會帶來「一系列新問題和新挑戰」。
中國社會學者劉先生介紹說,衡量人口紅利的數字通常是社會總撫養比,即十四歲以下和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當這個比例低於0.5的時候,即是人口紅利期。他表示,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產生的問題,早有學者提出過。
「他不是第一個提出的,社科院人口所蔡昉他們早就提出來了,就是2013年到2015年人口紅利出現拐點,2020年到2030年總撫養比會超過0.5。海外專家也有類似的結論,他們認為今年拐點已經出現了。」
按照中國官方公布的人口數據,中國在八十年代中後期進入人口紅利窗口,目前中國社會總撫養比約為0.4,在2015年之前開始上升,到2030年左右超越0.5,達到社會撫養人口超過勞動人口。
劉先生認為,一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對該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極大。
「人口結果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礎。中國的人口結構變化,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會發生很大變化。」
一些中國專家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拐點出現之後,首先呈現的是勞動力不足。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星期一在武漢的報告中強調,目前中國局部地區出現的招工難不是短期和季節性的現象,而很可能是長期趨勢的一個預兆,未來中國勞動力年增量將逐步下降,最後走向負增長。
不過,美國南卡州立大學管理學教授謝田認為,在未來十年,人口紅利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主要不在於勞動力總量。
「實際上對勞動力市場影響還不是太嚴重,未來五到十年,大概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但對養老和社會保障體系影響很大。」
有海外學者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在2000年之後就逐步消失,對經濟的貢獻也越來越少。他們估計,從2013年,也就是今年開始,中國人口紅利對經濟的貢獻將由正轉負。
謝教授說,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中國的問題是「未富先老」,老齡人口急劇增加將給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未完善的中國造成很大困擾。
「現在養老金收入很少,不夠養老,如果要增加,就要加大對勞動人口稅收增加。而且現在中國已經出現了4加2加1的家庭結構,甚至是8421的家庭結構,這個很可能是整個社會的一場災難。」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為1.85億,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而隨著人均壽命的增加和政府嚴厲的計畫生育政策導致的出生率下降,老齡人口比例還在迅速上升。2000年,中國每一個退休老人有相應的六個工作人口,2010年減少為五個,而在2030年,將下降到兩個。在中國的劉先生表示,這種趨勢要求中國必須立即著手改革社會體制和政策,但中國政府似乎完全沒有作好準備。
「很多國家六七十年進入人口紅利,到九十年代發生變化,日本最明顯。中國現在出現了變化,但中國政府並未做好準備,這將給中國社會帶來很大衝擊。」
劉先生也表示,在中國人口紅利的經濟擴張期,中國並未充分利用優勢,做好經濟轉型工作。因為中國失業人口規模龐大,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中國人口紅利帶來的正面影響。因此在未來,中國社會將面臨極大挑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