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米供應充足 為何將成第一進口國?

【看中國2013年08月22日訊】中國大米收成接近記錄水平,供應充足,然而,預計中國今年大米進口仍將大幅上升,並將首次超過奈及利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進口國。

2012年,中國進口了290萬噸大米,相比之下奈及利亞的大米進口量為340萬噸。今年中國預計將從國外市場進口300萬噸大米,將超過奈及利亞240萬噸的進口量。

歷史上,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除了個別年份因惡劣天氣導致農作物歉收外,中國始終是水稻淨出口國,多餘的水稻被運往亞洲和非洲。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1998年,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的大米出口國,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的14%。然而過去三年裡,中國變成了大米淨進口國,積極從越南、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進口水稻。

進口量增長的背後,一個主要推動因素是中國政府對糧食價格的支持導致糧食價格居高不下,促使中國的糧食加工廠採用廉價的外國大米。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農作物分析師馬文峰表示:

「對企業來說,收購國內大米的成本遠高於進口大米的成本,因此他們寧願進口大米。」

為鼓勵農業生產,中國一方面向農民提供補貼,一方面為特定的糧食作物設定了最低收購價,以減少國內大米市場的波動。然而,這意味著某些農產品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脫鉤」。

中國政府為國內的長粒大米設定的最低收購價是每噸420美元,而這種大米的現貨價格達到了每噸大約600美元,這比越南的大米基準價格高了大約50%。

美國農業部高級經濟學家Fred Gale表示:

「中國大米進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政策驅動現象。為了維持農民的利潤率,中國政府動用了價格支撐政策,以確保水稻的價格不會下跌。」

「未來大米進口量取決於出口國的價格是否會繼續低於中國國內價格。」

假如近年來全球水稻產量沒有增長,中國在世界水稻市場上不斷增加的重要性可能會令水稻交易商擔心。今年,全球農作物預計會出現大豐收。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3-14農事年的全球大米總產量預計將達到創記錄的4.79億噸,這部分是由於印度和泰國等大米出口大國政府的補貼政策。

為增加泰國農民收入,泰國官方將大米儲備量定在1700萬到1800萬噸,接近世界大米貿易量的一半,這增加了水稻價格的下行壓力。由於泰國將在10月份迎來新的收割季節,泰國政府將需要處置現有庫存,為新一輪收購籌集資金,由此產生的銷售預期將對大米價格造成壓力。

FT引述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大米進口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最近的鎘污染恐慌情緒。由於擔心湖南和廣東省的糧食受到土壤污染影響,進一步促使人們從海外市場進口糧食。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中國從國外進口的玉米也在逐年增長。而在這個農事年,部分小麥產區的強降雨意味著,中國將成為繼埃及之後的第二大小麥進口國。

然而,面對著不斷增長的農產品進口量,中國開始出現糧食自給和糧食安全方面的擔憂,中國國內媒體上出現了關於中國農業部門缺乏競爭力的文章。還有一 件事表明中國官方對此產生了警覺:今年年初,農業部一份報告指出了農產品價格「倒掛」現象,即國際和國內食品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差距在不斷擴大。

不過,雖然中國對大米進口實行關稅稅率配額制度,但是實際上存在大量糧食走私。最終決定中國大米進口量的將是國際大米價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