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Kamoka珍珠養殖場出產的大溪地黑珍珠
【看中國2013年09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婉君編譯報導)這是《國家地理》雜誌8月11日刊登的精彩圖片報導「可持續的珍珠養殖」。
文章說,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環境科學博士研究生Laurent Cartier視察了在法屬波利尼西亞(Polynesia)一個家庭經營的小型珍珠養殖場「Kamoka珍珠農場」出產的大溪地黑珍珠。該農場位於大溪地(Tahiti)東北約300英里的一個環礁上。
Cartier一直在幫助該農場開發和測試最環保的方法。他們進行了一個創新,避開高壓沖洗牡蠣的常見做法,因為這可能會導致水裡的營養負荷過重。相反,Kamoka珍珠農場把珍珠牡蠣定期移動到淺水,在那裡,讓野生魚把牡蠣「啄」乾淨。
一串串的珍珠牡蠣
在Kamoka珍珠養殖場,Madison Rose Whitman在往水裡放入一串珍珠牡蠣(見下圖)。自2003年以來,該農場迎接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他們是「世界有機農場機會組織」(WWOOF)的志工,有時一次多達10名。除了如「插核」這樣的技術活專門留給全職的工作人員外,這些志工什麼活兒都干。
天然的牡蠣清潔站
圖中的浮標是Kamoka養殖場用來在淺水中鉚住珍珠牡蠣,讓魚兒可以把它們「啄」乾淨。
珍珠牡蠣要在海水中生長好幾年,給海洋生物如籐壺和海綿有大量的時間結垢。這種情況往往會令牡蠣結出的珍珠比較小,所以農場人員要定期進行清理。
通常,工人們會把牡蠣拉到船上,用水來猛烈沖洗。沖洗後的水會把過量的有機物帶入水中,造成「死區」。如果把沖洗後的水存儲在陸地上,就會形成一個臭水池。
相反,Kamoka養殖場是定期將他們的牡蠣拉到淺水區進行天然的清潔過程(見下圖)。
牡蠣網
蝴蝶魚等魚兒在Kamoka養殖場裝有珍珠牡蠣的網子周圍游動。這些牡蠣被鬆散地堆積在筐裡或網裡,垂直懸掛入水下大約20英尺(6米)的深度(見下圖)。
家族養殖場
這是一個家族養殖場。這張圖可以見到Kamoka農場主Patrick和Josh Humbert父子在挑選珍珠(見下圖)。
牡蠣外科手術(見下圖)
插核
圖中是農場主Josh Humbert在查看一個珍珠牡蠣(見下圖),「插核」是一件棘手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掌握。
採珠
當地一名叫Timi的工人在小心翼翼地從牡蠣裡採出一顆珍珠(見下圖)。Timi自1993年以來就在Kamoka農場工作。
挂放牡蠣
Whitman在往網狀筐上挂放牡蠣,這個筐子將被放到海水裡兩年,讓嫁接進牡蠣的原珍珠變成大大的珍珠(見下圖)。
水下珍珠養殖場
珍珠牡蠣的放置間隔遠遠超過食用牡蠣(見下圖)。過密的間距會導致排泄物堆積。如果把珍珠牡蠣放得太近的話,它們的珍珠會比較小,且光澤減弱。
(點擊看原文)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