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3年10月16日訊】星期天,中國官方新聞通訊社新華社發表英文署名評論文章,稱:「美國兩黨在白宮和國會山之間的相互扯皮並沒有達成有效協議讓他們吹噓的政體恢復正常運轉,這也許是這個被矇蔽的世界開始考慮建立去美國化世界的好時機。」
美國富布士雜誌立刻發表署名評論進行回應。文章問道:「中國能建立一個去美國化的世界嗎?中國能領導全球經濟嗎?」然後,作者自答道:「最可能的回答是不能,因為中國缺乏能使其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四個條件。」文章的分析相當心平氣和。
首先,中國並沒有一個為其製造產品提供的「廣大無邊」的世界市場新天地。文章說,當中國真正擴展到世界市場的時候,資本主義已經接近最後疆界,已經征服了世界各地幾乎每一個市場。這意味著中國是在資本主義的最後疆界上推展,因此,在其與已經佔據全球市場的其他主要角色發生衝突前,它並沒有可操控的空間。
然後,文章分析了中國在國內市場中的天地。文章問道,「什麼是中國國內的新天地呢?」文章說,如果用一個國家的人口作為尺度來衡量一個國家國內市場的大小,那麼中國是勞動力和產品市場的巨大資源。但是,單靠一個巨大人口並不足以推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國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中國在14世紀初、19世紀中和1950年代初就已經擁有巨大人口。但是,中國錯過了所有這三個崛起成為強大世界經濟體的機會。
文章接著分析了今天中國所擁有的不同點。文章說,中國持續增長證明了它當然與過去不同了,中國已經以創記錄速度把這個國家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它仍有許多麻煩:低人均收入、持續收入不平等、低人口密度、高文盲率,以及分散的管理結構。所有這些,使中國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分散的地方市場的集合體,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完整市場。
文章說,中國還不能去美國化的第二個缺乏的條件是,一個原生資源,即企業家精神,這是中國尚未培育和滋養出來的精神。文章說,公平地說,企業家精神在中國農村地區正得以繁榮,那裡農民正在變成企業家,市場力量決定著工資。企業家精神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也很發達,那里許多個體通過出口中國製造的低成本產品發了財。像熊貓電子、華為科技、海爾集團、小天鵝,以及聯想公司開發的新產品,它們正在成為下一個思科、IBM和蘋果。
但是文章說,不幸的是在中國,這些公司不是正道而是例外。今天的中國經濟,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生產、營銷和銷售別人發明和創新的標準產品。而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至今還沒有在全球經濟中發展出像iphone和ipad這樣的拳頭產品,還沒有創造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的根本原因。
文章說,第三個條件是市場和政府各自的位置不對頭,它用雞尾酒來形容兩者未能合理調和,也就是要將自己部署在經濟領域中各自擅長的地位,而不是各自失敗的地方。但文章說,今天的中國,兩者恰恰處於「各自失敗」的狀態:政府從經濟的「公共」領域中消失,這些領域如環境保護和職業安全,街道和高速公路巡邏,以及保護公民免遭金融欺詐等,而市場在這些領域要麼失敗,要麼做得很不夠。
與此同時,政府卻以所有人、企業主和經理人的身份在國營企業和鄉鎮企業中出現,那些企業生產鋼鐵、洗衣粉、鋁等各種產品。政府以「私營」企業家和所有人出現,並擁有足夠多的股份來控制其管理。政府還在銀行業中出現,通過政治法令而非市場力量,控制幾乎每一家主要銀行的信貸配給。
最後,文章說,中國需要一種新的企業思維定式,這種思維定式把消費者而不是把政府官僚置於經濟天地的中心;由企業家對經濟資源如何部署作出選擇,並允許專業經理人來執行這些選擇。
文章說,底線是:一個巨大的人口、一支勞動力大軍和一個市場,可能是成為領導世界的主要經濟體的必要條件。而充分條件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市場天地,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市場和政府的正確結合,和一個新的企業思維定式。文章的結論是,「所有這些看來中國現在還不具備。」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