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06日訊】今年9月18日,《解放軍報》發表社評文章《要像堅守上甘嶺那樣鉚在意識形態鬥爭的陣地上》,評論突出了「較量無聲,卻驚心動魄;不見硝煙,卻刀光劍影」的主題。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文章說:「正是美國政府採取的隱蔽鬥爭策略及手段,逐步動搖了前蘇聯領導集體對於自己制度的信心,並一步步走向覆亡」。「意識形態領域歷來是敵對勢力對我實施西化,和分化圖謀的攻擊重點。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突破口,從搞亂人們的思想下手」。
文章又說:「我軍既是戰鬥隊,又是宣傳隊、播種機,不但要戰勝來自正面戰場的敵人,更要戰勝來自意識形態領域的敵人。只有像當年堅守上甘嶺那樣,鉚在意識形態鬥爭的陣地上、戰鬥在最前沿,才能打贏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暗戰,奪得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對此,有分析人士點評說,這篇文章用當年爭奪上甘嶺的戰役,來形容以美國為首的外部勢力,和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對於我們的某些陣地如今正在被蠶食的焦慮之情溢於言表。
作者南來北往的文章說:但是,文章作者不僅沒有拿出正確的奪回陣地的辦法,甚至就連陣地被奪走的真正原因都沒有找到。其實,普通老百姓並不那麼在乎各種「主義」。共產主義體繫在理論上的謬誤,在國際共運實踐中的破產,對於廣大勞動群眾的影響,遠沒有某些人想像的那麼大,更別說外部勢力的反共宣傳了。改革開放之後,外部信息蜂湧進來,老百姓也絕不是不加思考地予以吸收的。
當人們看到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大雨中淋得像個落湯雞似的,沒有人幫他打傘,他還要堅持演說時,大家自然會聯想到,我們的一些幹部被人前呼後擁的情景,在這種比較中,資本主義不知不覺中便得了十分;當人們看到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公布個人的財產時,大家又會聯想到,這種事情在我們這裡喊了幾十年,卻實行不起來,這又讓資本主義再得了十分。
當人們看到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不住總統套間,堅持和工作人員共進早餐,並把掉在地上的麵包渣撿起來吃了時,大家也會聯想到我們的各級官員,公款吃喝的驚人浪費,這還是讓資本主義再次得了分……,我們一些人頭腦裡的思想宣傳陣地,正是在這樣一個個的現實面前,一步步丟失的。要是放在三十幾年前,面對閉目塞聽的普羅大眾,你可以說那是資本主義政客的虛偽作秀。
他們國家的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現在,這套說教不管用了,我們的當權者只有做得比那幫資產階級政客更好,才能奪回失去的意識形態陣地。
與此同時,北大教授張千帆的文章說:讀了這篇文章,我只能說自己的感覺就是「找不到感覺」。為什麼呢?因為今天再拿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來說事,迴避了當代中國的真正問題。今天中國面臨的問題很多,遠不止是領土主權或意識形態問題。
我們需要為自己尤其是下一代提供乾淨的空氣、清潔的水和安全的食品,這些都是人類作為動物的基本生存必需,我們做到了嗎?否則這個民族便不可能有希望,這些才是當今中國老百姓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真正問題,它們和什麼「意識形態的上甘嶺」根本不沾邊,也絕不是回到遙遠的「上甘嶺」時代,就能自然解決的。
在文章作者看來,似乎當今中國的所有問題,都是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搞的鬼。這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是,目前,僅從這篇在說理上十分單薄的文章,我們似乎還看不到有任何證據表明,「西方敵對勢力」污染了中國的空氣和水,製造了各種有毒食品,擴大了中國的貧富差距,並直接造成各種強征、血拆,以及官員和軍隊的嚴重腐敗等等,更何況,如今中國不僅用自己的廉價勞動力製造廉價產品,耗費自己的資源、污染自己的環境,還主動購買別人的大量國債,供人家免費享受,對於他們來說,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但歸根結底,「中國模式」 完全是中國政府自己的選擇。如今不再是鴉片戰爭時代了,沒有誰拿著槍,逼著咱們做這個、做那個。如果中國的發展方向不對,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個社會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問題和造成問題的原因視而不見。此外,這篇文章還指責所謂的西方敵對勢力「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旗號,攻擊詆毀我們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這句話更是莫名其妙,因為它把「自由」、「民主」、「人權」當作西方的東西,和當代中國對立起來;這些概念原先也許是西方的舶來品,現在則早已成為中國公民生活的主流話語。眾所周知,現行憲法是在執政黨領導下制定的,而只要搜索一下就會發現,《憲法》序言中有1處、正文中有12處規定了「自由」。以人大制度為代表的「民主」無疑更是1982年憲法的首要特色,各級人大代表均須經由選舉產生,並有義務監督同級官員,這不是民主又是什麼?
文章又說:「人權」以前確曾被當作「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符號,但這早已是上個世紀的「老黃曆」了。2004年修憲之後,「國家尊重與保障人權」已明確成為中國政府的法律義務。這些話都白紙黑字寫在憲法和黨章上,不知《解放軍報》為何視而不見?偏偏要把「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和「自由」、「民主」、「人權」對立起來。
難道文章作者的意思是,堅持「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堅持獨裁、專制、侵犯人權嗎?真不知其居心何在,也不知道這種回到「上甘嶺」的喧囂,究竟是出於食古不化,還是言不由衷。毋庸諱言,現行憲法的實施還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而正是憲法實施中的缺陷,產生了當代中國遭遇的種種現實問題。比如說,人大選舉走過場,人大代表不盡責,導致政府決策不對民眾負責,以及「GDP至上」的發展模式,肥了少數貪官和開發商,傷害了廣大人民的公共利益。
司法不獨立,社會公正就無從實現,人民的基本權利也無法保障……。由此可見,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鑰匙,正是貫徹落實法治、民主、人權。如果法治得以落實,人權獲得保障,那麼人民就用不著面臨強征、血拆的劫難,和顛沛流離之苦。如果各級政府通過人大對人民負責,高污染、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就會戛然而止,各級官員就會專注於環境治理、食品監督、治安保障等公共職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和開發商一起瓜分屬於人民的基本利益。
反之,「堅守意識形態的上甘嶺」除了強化極左思維之外,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事實上,這套思路不過只是是「文革」的老調重彈而已,沒有任何新意。就在不遠的過去,重慶搞得轟轟烈烈的「唱紅打黑」就是前車之鑒。「意識形態的上甘嶺」無非是「唱紅」的一個加強版,而重慶恰恰是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紅歌」聲中,變成腐敗重災區的。
張千帆的文章最後強調說:就和任何人都會生病一樣,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問題,關鍵是對待問題的態度。蔡桓公的「諱疾忌醫」早已成為天下人笑柄,但可悲的是,這種笑話卻在當代不斷重演,所謂「意識形態的上甘嶺」就是一個betway体育手机网 版本。它只會讓我們在意識形態的喧囂中,忽視了自己的真正問題,並貽誤通過制度改革對症下藥、及時治療的時機。
(原標題:被指較量無聲的社評版 軍報文章堅守意識形態的上甘嶺遭駁斥)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