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經:教訓與懲罰差很大
【看中國2013年12月1日訊】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吃一塹長一智」,接受教訓,而不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那麼如何能達到這一點呢?
首先,讓我們來瞭解什麼是教訓?它是一個人錯誤決定的結果,不同於懲罰,懲罰類似於報應,是對別人傷害的一種還擊。
1、「教訓」與「懲罰」的區別
「教訓」應成為孩子錯誤決定的自然結果,這一點非常重要。例如,孩子睡晚了,上學遲到。教訓是:當晚更早上床睡覺,以獲得更多的睡眠。告訴他,在接下來的三個晚上,他必須早睡,如果他能證明可以按時起床上學,就可以恢復晚一點的就寢時間。而沒收他的電話一個星期則是「懲罰」,並且和按時起床上學沒有直接關係。
2、「時間導向」與「行動導向」的差異
家長使用「教訓」的另一個重點是:避免「時間導向」。什麼是時間導向?舉例說明:「一個星期不許出門」或「兩個星期不能使用手機」就是時間導向。時間導向的教訓是無效的,因為它只能教會孩子如何熬時間,而不是教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行動導向」的教訓與所犯錯誤相關,並且目標明確。例如:孩子上週末出門沒能按時回家,「行動導向」的教訓是:這週末她需要提前一個小時回家,來證明她能夠守時。當她能做到時,可以恢復正常的回家時間。在這個例子中,「時間導向」的教訓與所犯錯誤無直接關係,如:孩子三個週末不能出門。這不能教會她按時回家,只能讓家庭氣氛變僵。
3、最好的教訓
最好的教訓是讓孩子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例如:如果你的兒子不尊重他的妹妹,讓他給妹妹寫一封道歉信,否則他不能使用手機。在信中,他需要告訴妹妹,下一次再發生衝突時,他的行為將與這次有什麼不同。寫一封道歉信對他而言,是一次學習經歷,以幫他贏回手機。這樣,他就不只是「消磨時間」,而是完成一件事情,學到一些東西。
4、無效的教訓
作為家長是很辛苦的,除了照顧孩子、努力工作,經常擔心財務狀況和自己的職業生涯,還承擔許多其它職責。因此,家長往往從一開始就採用一些的快捷方式,如動不動就剝奪使用手機的權利或不讓青少年出門一個星期。
當你想讓他們「吃一塹長一智」時,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想告訴他誰是老大,還是希望他完成功課?如果是「爭老大」,那麼你的教訓會十分具有懲罰性,火力全開。如果是「好好做功課」,那麼就使用能讓他好好學習的措施。如:功課做完前不許看電視,就這麼簡單。
5、獎罰清單
準備一份獎罰清單,家長就會知道對孩子的教訓是否適當,是否能達到教育他的效果。而不是反擊性的,具有懲罰性的教訓。
父母將獎勵和教訓排序,由輕到重,這樣可以讓孩子小成果獲得小獎勵,大成果獲得大獎勵。同樣小過失,小教訓,大錯誤則會招致制裁。專家建議獎勵應以精神鼓勵為主。例如,你可以帶孩子去公園玩半個小時,打一會兒籃球等。
對於青少年來說,沒收手機是一個嚴厲的教訓,應謹慎使用。因為對孩子來說,手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品。對孩子越重要的東西,越能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從中學到更多。但家長要注意,不能一次性將所有殺手鐧都使出來。
6、嚴厲教訓的使用
什麼時候應該給予嚴厲的教訓?涉及價值觀偏離和對他人不尊重的問題時,應給以嚴厲的教訓。如:孩子對家人或老師毆打、辱罵,或更嚴重的問題,如偷竊等。
教訓不是孤立的,應配合家長整體的教育風格,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等因素。有家長說,我把他的電話拿走了兩個星期,仍不管用。這位家長需要重新審視自己。首先,兩個星期可能太長了。建議家長對孩子說:如果你再對妹妹說粗話,我將沒收你的電話,直到你48小時內不再犯,而且每一次你再對她說粗話,這個規定會再次生效。
回到最重要的問題,家長想要達到什麼效果。如果你想傷害他,因為他傷害了妹妹,那麼儘管沒收他的電話兩個星期。但是這樣一來,就別指望會有什麼積極的效果了。如果您是想讓他學會不傷害他人,及自我控制,那就將目的定為教訓的一部分。
7、嚴格與嚴苛
另一個需要考量的事情是,這次的教訓是「嚴格的」還是「苛刻的」。嚴格沒什麼錯,但如果一味的嚴苛,你的孩子將會以叛逆來反抗。這就是火力全開後的結果。
有時教訓無效的原因牽扯著更為廣泛的問題,青少年正與家長進行權力角逐,而孩子的「不妥協」是爭奪權力的一種體現。在孩子從父母那裡爭取權力的拉鋸戰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決不妥協」。這種模式一旦設立,「懲罰」就成了家長的唯一權柄,而孩子的最大砝碼就是「決不妥協」。在這種氣氛中,教訓變得無能為力。因此,家長不能太專制,學習逐漸放手,給孩子自主決定,長大成人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