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學院的幾名師生給王秀青家送來了兩套新被子。知道有很多人要幫助他後,王秀青一時激動語塞。
【看中國2013年12月09日訊】核心提示﹕多位愛心人士願捐款捐物、提供工作,政府幹啥去了﹖
家裡、孩子常常需要用錢,王秀青隨時要補貼家用,家裡唯一的存摺見證了一個月的收入支出。
若能考上大學,資助至大學畢業,兩天內將簽訂幫扶協議;多位愛心人士願捐款捐物、提供工作。
「多人常年居住麗都地區3米井下」追蹤
昨天,據不完全統計,至少15名熱心人士(單位)聯繫新京報,想要幫助麗都地區的「井底人」,有人想捐款捐物,有人願意給井底人王秀青提供工作機會,有人希望能資助他的三個兒女直到大學畢業。
麗都地區附近綠化帶,多位打工、拾荒者常年在熱力井下居住,其中,居住時間達10年的打工者王秀青說,他此舉唯一的動力,是賺錢供三個孩子讀書。此事經新京報連續報導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媒體人想為井底人租房過冬
退休職工張效嫣想把一些衣服送給王秀青,「羽絨服什麼的,都好好的。」「我還能拿出點錢,不多,能幫多少幫多少。」張效嫣說。
陳洋在手機上看到了王秀青的照片和境遇。「在井下住10年,這個父親太不容易,孩子也爭氣。」這個在河南新鄉的年輕人盤算,按他的經濟水平,5年裡每個月給王秀青的孩子資助300至500元應無問題,「要個他電話,把錢給他匯過去。」
山東的劉先生表示,將專程來京把慰問金交到王秀青手上;北京的楊女士則更願意對另外幾個井底人如全(音)老太施以援手;一位電視臺記者在微博中稱,想找到住在井下的老人,打算幫他們租房子,度過這個冬天。
但近兩天,新京報記者幾經尋找,其他井底人均不知所蹤。
多單位願提供工作機會
很多單位願意給王秀青提供工作機會。高珍所在的某展覽公司想問問王秀青有什麼要求,公司在順義需要一個看守場地的人,活兒不累,社保齊全,他想要的3000元工資,管吃住,都沒問題。
北京某公辦技術學校管理人員李晉,希望王秀青能來當宿舍老師,月薪2000多元,管吃住。李晉說,技校裡的孩子都是十六七歲,「老王10年井下就為供孩子讀書,能讓學生們懂得什麼叫感恩。」
還有外地的單位給他提供工作,深圳的譚先生要給王秀青提供月薪4500元以上的石材護理工作,工作輕便;在王的老家河北灤平,一個奶牛養殖場的老闆稱,只要他願意來,可同時為他們夫婦提供工作。「倆人收入加起來就超過5000元了。」
知道很多社會愛心人士要幫助他,王秀青情緒激動,說話有點結巴:「我也不知道要說啥了,無法用語言表達了,謝謝,謝謝大家。」
現場
學費幫扶協議兩天內簽署
昨日16時許,北京一家不願透露名稱的公司中層管理者陳先生,經新京報記者引路,前往懷柔探望王秀青一家,公司希望資助王家三個孩子從現在至大學畢業的學費。
這最讓王秀青喜出望外,到達院子時,王秀青的愛人、三個孩子早已在門口等候。「哥哥好。」陳先生說,三個孩子都特別有禮貌。
與前兩天相比,王秀青的家有一點變化,床上多了一床新被子、一箱牛奶,都是好心人送過來的。
陳先生來得急,帶了兩箱橙子,登門探訪主要是想來看看實際情況,制定幫扶方案,「一兩天之內就會過來和王秀青簽訂幫扶協議。」
「現在關注你們的人比較多,但你們別受影響,要用你們的努力和學習成績回報那些幫助你們的人。」三個孩子聽了陳先生的囑咐,不停點頭。
準備離開時,王秀青的妻子彭雪玲不停往陳先生口袋裡塞蜜橘。「孩子上學是這個家的頭等大事,沒想到眼下就能解決了。真的謝謝你。」彭雪玲說。
對話
「上學路上看見井蓋會想爸爸」
對話者:彭昱(化名,王秀青三子)
年齡:11歲
身份:某學校初一學生
在懷柔區長哨營鄉遙嶺村100多戶村民眼中,窮家薄業的王秀青家沒有讓人羨慕的地方,除了他家三個「學習都特棒的孩子」。
王秀青的小兒子彭昱說,他和兩個姐姐得的獎狀和證書,兩個大袋子都裝不下。
家庭
「不會怪爸媽沒本事」
新京報:還記得爸爸帶你下井的情景嗎?
彭昱:記得。我七八歲時去看過,結果進去了才知道不舒服。井特別不好下,井下地方也小,一不小心就磕碰了。
新京報:不經常和爸爸見面,會想他吧?
彭昱:嗯,現在我的學校離家有兩三公里,平常上下學走在路上,看到井蓋時,就會想起來,我爸就是在那底下住著的。
新京報:聽說你從來不讓同學來你家,也不去同學家。
彭昱:心裏不舒服,別人家都是越過越好,我家太窮了。
新京報:你會怪爸媽沒有本事嗎?
彭昱:不怪。
新京報:你爸爸很辛苦,媽媽也是吧?
彭昱:嗯,我爸每天都在外面擦車賺錢,大姐二姐沒去懷柔上學那會兒,我媽每天給我們仨做飯洗衣服,還得到地裡幹活,活兒都幹不完。我們也去地裡幫媽撒化肥。
學校
「我比同班同學想得多」
新京報:你會跟同學講你家裡的事嗎?
彭昱:不會,連我最要好的同學都不知道,老師也不知道。我不敢告訴他們,怕說了別人更瞧不起我。
新京報:學校裡的活動你會經常參加嗎?
彭昱:我也參加,本來應該大膽去,但是在參加一些活動前,我會問自己,我該不該去參加這個活動。
新京報:為什麼?
彭昱:我比同班同學想得多。上次參加區裡的運動會,我(當時)沒有戶口,沒資格參加,但我成績又好,最後讓我頂別人的名字去參加了,我是比賽的,得了名次,獎狀上印的名字不是我的。
新京報:你很在乎名次和獎狀嗎?
彭昱:我只能在乎這個。我們家,我和我姐我們仨,獎狀、證書加起來兩個大袋子都裝不下,牆上也沒地方貼。
新京報:平時你上學會有負擔嗎?
彭昱:別管別人怎麼看,我覺得就是要用自己的學習去改變這種狀況。現在我就想著能考上大學。
特寫
王秀青:我不想給人添麻煩
「砰」「砰」……前日清晨,鐵鍬拍打混凝土的聲音在王秀青曾住的井口上方迴盪。工人們圍在井邊,用混凝土封死了井口。
十多個小時後,回來的王秀青看見了工人們留給他的禮物—壓在井口上一米見方的水泥塊。
他抄著手,瞇縫著眼在井邊轉了幾圈。「早上城管隊通知我說可能會封井,沒想到封得這麼快,還沒來得及把被子拿出來。」
曾有人想幫他搬家,但他沒答應。「我不想給人添麻煩。」
「家」門被封,他選擇住進片警為他安置的臨時的「家」—一座四面玻璃糨著報紙的保安亭。「別給記者添麻煩」他說:在這裡大家採訪方便。
晚8點到10點,保安亭外,寒風中,他被記者圍在中間,一遍遍地訴說著經歷。風有些硬,他偶爾會哆嗦。兩小時後,他笑著送走最後一個記者,鑽進保安亭。但沒多久,又有記者趕來。
夜裡11點,記者走後,保安亭裡溫度降到零下2度。王看見了自己呼出的哈氣,沒有棉被,只能蜷縮在崗亭裡的一塊木板上發呆。他沒有去借棉衣,還是怕給別人添麻煩。
半個小時後,他又來到被封住的井口轉悠,四處尋找,嘴裡嘟囔著「我棉被被誰拿走了?什麼都沒了。」回到保安崗亭再次蜷縮,靠在亭子的鐵皮牆壁,「只能將就一晚了。」
「我回懷柔,不給政府再添麻煩了」
太陽升起後,擦著出租車的他遇見了數次前來勸他接受救助的救助站人員。
他選擇順從。昨天中午,吃了三個饅頭和一盤青菜後,他坐上了回懷柔的汽車。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