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濟(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10月21日訊】路透社指出,中國企業高管十分注意有關發展,他們希望這次改革能讓中國的法制更為公正。法新社北京專稿也同樣報導說,外國投資人對其表示,期待中共在本屆強調「依法治國」的四中全會後確實執行投資法規,讓他們的權益獲得保障。路透社這篇針對四中全會的專文接著分析說,中國經濟的放緩也增加了出現更多商業紛爭的可能。中國經濟界,特別是中國的私人和外資企業,長期以來一直對於司法審訊的不公平頗有怨言,因為中國的法官通常聽命於地方政府和黨政機關,而這些機構和部門常常有自己的利益需要保護。
不過,這些國內與國外企業人士的希望能否實現,還有待觀察,因為,中共所謂的「依法治國」與世界上的普遍概念不同,應該說是為了保護一黨專政制度所採行的措施。
我們也可注意到,今年以來,中國媒體報導了多個地方企業在紛爭出現時彼此訴訟的新聞,相關方面分別在各自所在省份的法院提起訴訟,隨後不可避免地出現有利於本地企業的判決。
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此次改革將會涉及司法體制改革,以防止地方官員干預司法判決。中國官方媒體先前也不斷放風聲說,本屆四中全會的主要目的在於削弱地方政府對法院的影響力,讓法官更專業,不要淪為黨政機關的工具。然而外界普遍認為,北京雖試圖限制地方官員對司法的影響,但迄今並無跡象顯示中國將成立一個獨立的司法體系。
路透社還說,北京試圖進行司法改革的背後,還有很強的經濟原因,並援引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在《人民日報》發文稱,經濟增長背後的真正力量是法律。李曙光寫道:「保護產權和保護合約,是經濟發展、經濟增長的前提。」 他的文章還指出:「更重要的是,隨著未來經濟社會良性發展,法治將在中國市場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前一天,路透社10月19日的報導已經強調出,四中全會的「依法治國」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公平的機會。之前中國法官經常響應的對象是當地政府和機關組織的商業群體,今後私營企業和境外投資者將擁有更多公正的機會。
的確,市場經濟若想有效有序運行,法治是基本條件。然而,中國經濟的法治基礎目前依然相對薄弱,而法治相對薄弱已成為限制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障礙。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10月19日也對香港《南華早報》表示說,「如果在法制改革和司法獨立方面再不取得進步,要想在改革重組中排除利益集團的干擾就會非常困難。」 依他之見,「地方政府權力的分散和濫用」導致了資源的錯誤配置和扭曲的激勵機制。《南華早報》相關報導還稱,中共領導層將制定廣泛的稅收和財政改革的框架,包括髮行地方政府債,以及強力推進國企改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唐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