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年每個准留學生出國之前,心裡面都會有不少對於美國的暢想,其中之一免不了交上幾個美國朋友,說上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往往很多留學生來到了美國,面對美國本土大學生活,因為強烈的「文化差異」隔閡而望而退步。 可是作為一名留學四年的美國本科生,筆者想說的是,交上幾個聊天party的美國朋友,沒那麼難。
美國是個開放的社會,其他多元族裔在美國非主流文化獲得成功的例子舉不勝舉,政壇上有施瓦辛格從歐洲移民者變成加州州長,樂壇上有鳥叔當年紅遍一時的江南style。這些成功的事例足以證明美國是個包容開放的社會,一個遍地開滿美國夢的社會。所以每當你看到所謂華人難以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報導,那你就該想想韓國鳥叔是怎麼讓他的單曲在YouTube上面擁有超過超過20億次的點擊量。每當你在想你的美國室友對你不理不睬,那你就該想想是不是因為你自己過於羞澀不夠主動與他們交流,或者是你看愛情公寓的時候音量調的太大影響到他人的作息時間,更或者是因為你的室友本來就是個自閉的沒有任何朋友的怪人。原因各種各樣,為什麼到了留學生的腦海裡面,就毫無任何區別的上升到統一的高度——「文化差異」。
其實在筆者的周圍美國朋友之中,美國人是熱情的,幽默的,得體的。這與誤區中間美國人「自私,閉塞,狹隘「的定義是相差甚遠的。筆者有一位非常要好的美國黑人朋友,執著的熱愛籃球。每當學業空隙,他便會約我前去籃球場上一聚。可是經常因為球場有限或者不夠人手的時候,他便會前去請求加進球場另外一頭的中國留學生的籃球比賽。可是往往都是吃了閉門羹掃興而回。
於是他總是會向我抱怨「為什麼我不可以加入他們的比賽呢?你要知道,在美國的任何一個公共籃球場,基本規則是任何人都有加入的權利,如果你不被允許加入,那你就是會被認為一個很rude的行為。」其實對於這些留學生來說,筆者可以理解他們只希望自娛自樂的生態圈不被打破,但是他們卻錯失了一次交往美國朋友的機會,或許只是簡簡單單的一次開口說英文的機會。
那如何與美國人做朋友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可是在筆者看來,適應美國人的交往方式是取勝所在。簡單的例子從上文就可以得到印證,大多數美國人的方式是採取開放接納的態度。如果這些留學生也可以採取美國接納他人一起遊戲的方式,交往美國朋友又何嘗不是如魚得水一般的輕鬆呢?
中國有句古話,「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形容在美國人的身上再貼切不過。美國人與人之間非常提倡建立人脈和聯繫,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關係」。在美國的大學四年教育,建立人脈四個字會基本所有教授提及和倡導。所以美國人對於交往朋友,開拓視野是具有正面的態度。但是人與人之間熟識之後又具有很強的人格獨立性,並不像中國傳統文化的稱兄道弟講義氣。所以,對於結識美國朋友,大膽的嘗試,積極的態度,是對於中國留學生交往美國朋友不可或缺的因素。這如同任何人追求自己心儀的另一半,如果只是一味的等待,成功的概率往往會與你愈行愈遠。
或許你曾經嘗試數次往往無疾而終,那你或許需要改變你的策略。任何社會都具有許許多多開放和閉塞的個體。儘管美國整個社會是呈大體開放和包容的,但是個體的差異性總是會存在。如果你對美國同學們數次拋向橄欖枝,卻感受不到任何熱情的回應。那就該儘可能找準目標交往朋友。這裡的目標包含了和你來自相似背景的同學,ABC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儘管ABC接受的是美國文化教育,說的一口流利的英文。但是他們的父母往往都是接受中國文化成長的華人。ABC們對於中國文化還是會有所耳語目染。他們往往比其他族裔更重視學業,工作,孝順父母。這些往往都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如果你可以和ABC交朋友,相同的背景會引起共鳴,進而更容易交流和產生友誼。
其次,目標還可以包括性格外向,友善的美國人。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容易交流這似乎是個同理適用與任何社會,友善的人總是會彬彬有禮。如何可以遇到更多這樣的美國同學,往往成功率是高於其他的性格特徵的同學。最後一個方法往往也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加入學校的社團。學校不同的社團有千千萬萬,社團成員也有成百上千。對於渴求異國友情,瞭解美國文化的留學生來說,社團是一個最優異的社交助推器和產生友誼的孵化器。
然而,現實的困難往往因為不流利的英文,自卑的心理,觀念的束縛而困難重重。但是留學生這個群體,背破紅寶書詞彙量無數,託福GRE成千上萬小時的準備,漂洋過海來到陌生的國度面對知識的渴求都獲得一路艱辛過關斬將的成功,區區的美國朋友又何嘗不能交下幾個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