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馬桶蓋而吵架?換個新反應吧!(圖)

人會因為經歷過某些痛苦強烈的經驗,不知不覺中影響他的一生,決定自己要如何待人處事。這個決定並不見得都是壞的,但是當外在環境有所改變時,卻可能變成一個阻礙,尤其當你進入親密關係後,變成兩個人的摩擦衝突。

如果每個人都能面對和疏通過去的內在經驗,就可以在面對衝突時,嘗試不一樣的選擇,有效化解一場暴風雨。


(網路圖片)

我的姊姊姐夫是對恩愛冤家,常吵架拌嘴,不久又和好。前天通電話時她跟我說,最近一次事件他倆卻沒吵起來。

有一天,她經過浴室門口,瞥見老公在用她的洗臉小方巾搓洗他的屁股。她一驚。但想起我送她的書中的一些話,就吸口氣若無其事,沒有依自己個性就當場叫起來。

幾天後他們在談笑時,姐她才趁氣氛良好之勢,跟姐夫故做狐媚狀說:「我答應你,將來你死後,我一定不會再嫁。」

姐夫愣一下,這是哪椿?還來不及問,老婆自己答上了「因為我不想再去訓練另個男人‘不要用我的洗臉小方巾洗你的屁股’,我前幾天看到你幹這事。」

老公反應很快,立馬故做雄赳赳狀,好像說相聲般回說:「我也答應你,將來你死後,我一定不會再娶,因為我不想再去訓練另個女人要忍耐我粗男人。」

居然這樣一來,溝通就立刻完成了,完全不同於以前兩人必吵的模式與情節,就如《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尋找幸福關係的28個魔法能力》書中所形容的在很多家庭都熟悉的情境:

太太生氣:「你又尿尿不把馬桶蓋掀起來!」

先生駁回:「我有掀啊!你怎麼知道我沒掀!」

太太更生氣:「你──就是你──你每次都這樣……」

先生也生氣了:「哪裡有每次?你又在找碴!」

咨商心理師指出,人與人起衝突時,情緒會被勾起,產生自動化反應,不是經過大腦的思考,甲方對某事不滿或質疑,乙方反駁或解釋,然後甲方再攻擊,乙方再反駁,接下來就吵起來。

這樣的互動模式,行為言語上的一來一往,在每對夫妻中通常都是固定的,像是一種繞圈圈的循環,某一句話會引起某一個行為,或是某一句話會對應出另一句話,如「你每次都這樣……」就引起對方反駁「我哪有!」

如何打破一輩子這樣繞圈圈的不開心,下次又再來一遍的循環?

作者教我們觀察與分析彼此是怎樣衝突,然後就可預知下次兩人可能又會為了哪件事吵?就可在下一次又有狀況發生時,可以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且慢,要再進入這樣自動化的模式中嗎?可以有不同選擇嗎?比如做不一樣的事或說不一樣的話?」

姐說她選擇了不馬上叫,而是以後在彼此開心時講一下我比較喜歡你怎樣就好,他能改最好,不改也彆氣,認了他就是個魯男人吧。好在一條小方巾也不貴,趁機換條新的就是了。

我想,姊姊跟以前不太一樣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