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2月09日訊】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持續飈升了十幾年。在房價飈升的這些年份裡,當中央政府要出臺宏觀調控政策時,房地產開發商及地方政府的反映是,「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要求中央政府對樓市不要干預太多。
當2014年國內樓市出現週期性調整,地方政府及房地產開發商則要求中央政府全面放開以往對樓市的行政性干預,大呼減少政府對樓市的行政干預,讓市場對樓市的資源配置起決定性的作用。
不過,儘管2014年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已經把救樓市的各種政策用到了極致之後,甚至於比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房地產救市政策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強力的救樓市政策並沒有阻止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週期性調整,也沒有救起價格及銷售全面下跌的國內樓市,同時也無法掩蓋國內樓市整體低迷的現實,及國內樓市所面臨越來越大的危機與風險。
所以,新年開始,地方政府又開始密集地出臺救樓市的政策。
在2015年剛過去的20多天裡,已有紹興市、廈門市以及四川省出臺了樓市救市政策,其中紹興主要是以購房稅收補貼為主,而廈門和四川省則集中在清理樓市的行政干預、全面取消限購等。
住建部則提出,房地產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擬出臺收購商品房用於保障性住房指導意見(不過,這種政策不僅直接鼓勵住房投機,也可對房地產市場預期逆轉起到衝擊作用,有人說這不是政府救市,真是掩耳盜鈴!)。
也就是說,中央及地方政府又開始出臺全面救樓市的政策。有人預測,2015年中國政府出臺救樓市的政策會無所不用其極。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房地產開發商,在房價飈升上漲時,就堅決反對政府對樓市的干預,主張房價要由市場來決定,價格飈升得越高越好;但當國內樓市出現週期性調整、房價開始全面下跌時,他們又極力主張要用各種政策來救市,把房價托在現有的高處而不下來。
一句話,中國樓市價格只能上漲,而不能下跌。這就是地方政府為何又要救樓市的實質所在。何也?
首先,任何價格並非僅是市場供求關係的反映,更為重要的是一種利益分配機制。
對於住房這種特殊的商品來說(它既是一般大眾的生活必需品,也是投資及奢侈品),其價格在於市場的供求關係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的住房信貸政策、住房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等。
如果這些住房政策不是通過公共決策的方式獲得,而是出自少數職能部門之手,或地方政府之手,那麼這類政策所導致的住房價格就容易把少數人利益制度化。通過這類住房政策把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短期內轉移到少數人手上。
比如說,由於國內絕大多數好的住房都掌握在有權力者手上,住房價格過高,其財富持有量就越大。同時,房價越高,政府官員尋租的空間就越大。社會財富就是在這種高房價下短期內迅速地向少數人轉移。
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官員豈能會讓房價下跌而不出臺救樓市之政策?
可見,如果政府不把當前房價托在高處,中國GDP增長下行的態勢就不會改變。這也是政府不願意看到,當然要採取政策來救樓市。
最後,2014年的房價下跌正在把國內金融體系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
根據已經有的資料,當前國內銀行的信貸,60%以上與房地產市場有關。或是直接的房地產開發貸款,或是購買住房的按揭貸款,或企業及個人的土地和住房抵押貸款。這些貸款在房價上漲時,都被銀行看作是優質資產。
但是,房價下跌,特別是在房價在持續十幾年的飈升後突然下跌,國內金融市場的風險正在暴露出來。比如,2014年國內銀行無論不良貸款率還是不良貸款額快速增長,就是與房價下跌有關。
如果2015年房價繼續下跌,這種風險更是會增加。政府要確保中國不發生區域性風險及系統性風險,同樣也是不願意房價下跌的。政府當然要救樓市。
但是,政府要救樓市,住房的消費需求(或他們所謂的「剛性需求」)從何而來?國內樓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國內樓市所面臨的危機與風險也只能越來越大,不會有其他結果。
還有,政府救樓市也透露出中國經濟增長的風險越來越高,總是希望透過樓市來解救,但此路不通了。政府救樓市只能讓樓市問題加重。
中國房地產市場只有通過週期性調整及價格回歸理性,才能把居民消費需求解釋出來,這時房地產市場才能真正發展與繁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