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磁場永久性消失之謎(組圖)


火星海拉斯盆地存在著由撞擊形成的深谷(網路圖片)

科學家發現火星在40億年前曾有一個與類似地球的磁場,隨後發生了一個大事件使得火星磁場消失了,僅剩下一個貧瘠的星球完全暴露在太陽致命的輻射之下。

研究人員找到了一個可能導致火星磁場消失的罪魁禍首,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並留下了與珠穆朗瑪峰相當的隕石坑。火星地表受到強烈撞擊之後,也給內部的熱岩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使得這顆紅色星球的磁場永久性消失。

火星上的海拉斯盆地被認為是小行星猛烈撞擊所留下的,其中沉積岩的碎片環形分布於隕石坑周圍,厚度可達一英里。


小行星出現在水手峽谷上方(網路圖片)

上圖為小行星出現在水手峽谷(Valles Marineris)上方的想像圖,正是1500英里寬的小行星撞擊造成火星磁場的消失。據火星探測器報告顯示,該盆地形成於41至42億年前,當時正處於火星磁場動亂的年代。

火星海拉斯盆地跨度達1300英里並具有六英里的深度,撞擊使得盆地上覆蓋非常厚的撞擊產生的碎片。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詹姆斯·羅伯茨(James Roberts)通過計算機創建了一個撞擊熱效應影響模型,發現單顆巨大體積的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會形成一個毀滅性的「撞擊波紋」由撞擊中心向外擴散,這些痕跡需要一億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小行星撞擊形成的巨大「波紋」(網路圖片)

而小行星的實際撞擊速度卻高於計算機的模擬值,並且在每隔2500萬年的時間就會出現一次1500英里寬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綜合性的影響導致了火星出現不可逆轉的改變,在這個紅色星球上留下的撞擊痕跡也將難以復原。

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五個巨大的盆地,認為這些盆地是由於小行星撞擊所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它們對火星地幔動力性質產生了主導性的影響,這種級別的撞擊能量可以改變整個地幔物質對流過程,使得撞擊點下方的隆起。

被破壞的地幔物質對流將火星地下深處的熱岩湧出表面,這就相當於將引發磁場的「對流發電機」能量分流,對形成磁場的環境產生衝擊。

詹姆斯·羅伯茨認為:火星上每隔數千萬年就會出現一次小行星撞擊,而要通過自然過程掩蓋並恢復原貌則需要大約一億年時間,因此小行星撞擊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認為具有累積效應,每次的劇烈衝擊都將對火星全球熱流循環構成長期性的影響變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