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第三代」的朱子元
【看中國2016年01月17日訊】臺灣許多家庭的三代人對中國大陸有不同的聯結,對國民黨、甚至對臺灣的認同程度也不一。不同的情懷反映在不同的選舉行為上。DW記者走訪了其中的一個家庭。
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失敗,匆匆撤到臺灣,當時有2百萬軍民跟隨而來。國民政府原先只想暫居臺灣,休養生息後「反攻大陸」。這些人生在大陸,長在大陸,大陸是他們的故鄉,臺灣只是暫時的避風港。主觀上自認是中國人,也被世代居住在臺灣的所謂本省人稱作「外省人」。
三代人三種中國情懷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上「反攻大陸」無望,許多人漸漸做了長期居住臺灣的打算,甚至對臺灣也有新的認同。前總統蔣經國到了晚期甚至說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這些外省第一代因為跟著國民黨政府逃難來臺,感情上視國民黨為「父母」,選舉時也多半支持國民黨,以致這些族群20年來幾乎成了國民黨的鐵票區。
不同於第一代外省人,外省第二代則是在臺灣出生、長大,對臺灣這塊土地多了一份感情和認同。但在所受的教育中,大量讀到有關於大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學和思想,也因此對中國大陸仍懷有相當的「故國情懷」。但到了他們的下一代,對中國大陸幾乎沒剩多少感覺,許多年輕族群自認自己是臺灣人,大陸與他們無關。
感恩來到臺灣
朱子元的祖母朱傅婉卿,85歲,出生於江西,在湖南長大。1949年在兵荒馬亂中,跟著新婚夫婿從海南島搭乘最後一班船逃難到臺灣。因為是軍人家庭,生活非常困苦,朱傅婉卿先是養雞賺錢貼補家用,後來又開雜貨店,改善家中經濟,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成家立業。朱傅婉卿很感激在臺灣度過66年平安幸福的日子。她認為,「在臺灣只要有努力,就會有發展」。對於照顧她一家人的臺灣這塊土地,她非常感激。朱傅婉卿曾經多次回大陸探親、旅行,但完全沒有想在那裡定居,因為對她而言,臺灣才是她的家。
朱傅婉卿不喜歡政治,沒有固定的政黨傾向,「選賢於能」是她的投票原則。「藍綠對決」對她也沒有意義,但過去的選舉裡,她「投藍」的比率還是比較高的。
朱傅婉卿的結婚照
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朱家第二代朱煥興,65歲,退休前是公務人員以及大學教師。他稱,「在小的時候,沒有電視、電腦,也沒有手機、電玩遊戲,最愛的就是在課餘閱讀三國演義、七俠五義等中國文學作品」。朱煥興雖然生長在臺灣,也曾負笈美國求學,但因自小浸淫在中國文化的世界,對中國文化有深沉的喜愛和認同。他自稱是:60%的中國人,40%的臺灣人。但這裡的中國不是指政治的中國,而是文化的中國。
朱煥興基本上支持「藍軍」,這次選舉也沒想要例外。
當然的臺灣人
「外省第三代」的朱子元,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在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期間,因為不能接受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以30秒時間宣布完成「兩岸服貿協議」的委員會審查,所以出來支持「太陽花學運」,還製作一個以德語配音的宣傳短片,向德語區民眾介紹學運的本質。朱子元認為,這是他愛臺灣的一種表現。他完全認同臺灣這塊孕育他的土地,他說,「我當然是臺灣人,但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內心深處還是有一塊和中國文化的聯繫」。但他也強調,這個連接,絕對不是中國共產黨所帶領的中國。
朱子元稱,在臺灣二十多年來民主化的過程中,自由民主已經逐漸內化到臺灣人民的生活方式裡,這是臺灣人的核心價值,無法改變。基於這種理由,他無法接受和中國大陸的統一。
朱子元表示,不管在國外當交換學生的期間,或是在台大的校園內,認識不少大陸的留學生,有過深入的交談。他發現,許多大陸學生仍視經濟增長為政府首要的任務,這讓他印象深刻。另一方面,雖然兩地使用同樣的語言和文字,但經過60多年分離分治,不管是歷史觀或是信仰價值,兩岸都產生極大的隔閡,他不能接受「臺灣是個不聽話的小孩,趕快回到母親的懷抱吧」這樣的想法,認為這完全沒有顧及臺灣人的心情和感覺。
期待新政府
朱子元希望民進黨可以贏得選舉,更冀望新政府上臺後可以致力於消弭臺灣所謂的「藍綠界限」,因為政治上的對立對臺灣的政治發展極不利。他認為,臺灣很小,面對龐大而且迅速茁壯的中國大陸,各方面的發展上趨於劣勢。所以臺灣更需要「藍綠和解」,共同為臺灣努力。
朱子元還希望,新政府可以促成「轉型正義」的成功。他說,很多人完全不相信國民黨。不管國民黨說什麼,是不是提出很好的政策,就是無法被人們接受。因為人民總會猜測國民黨的政策是不是隱藏了什麼壞的意圖。究其原因是,國民黨長期隱藏太多事情,比如在威權時代迫害人權以及黨產問題,造成大家對國民黨的長期不信任,嚴重傷害臺灣政治的健康發展。他希望,國民黨可以從威權政黨轉化為民主時代的正常政黨。讓臺灣的民主健全。
他同時希望新政府促進經濟上的創新和突破。臺灣目前的經濟嚴重停滯,年輕人的待遇太差,以致人才大量的出走,影響產業創新的能力。他認為,如何留住人才,也是新政府的要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