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4月08日訊】儘管美國聯儲局3月會議記錄顯示,聯儲局官員最終因憂慮外圍風險會威脅美國經濟,就放慢加息步伐達成廣泛協議,然而「新港版末日博士」、大和資本(香港)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警告,香港經濟及金融狀況較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更脆弱,若環球美元債去槓桿,早前流入香港的熱錢會流走,香港將面對巨大壓力。
會議記錄顯示,聯儲局官員曾就4月應否加息展開討論,數名官員主張謹慎加息,可能憂慮最快4月採取行動或向市場發出不洽當的迫切訊息;相反,部分官員認為,若經濟數據符合溫和增長、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及通脹中期回升至2%預期,4月加息合理,少數更主張3月加息,包括堪薩斯城聯儲銀行行長喬治。
記錄又顯示,許多官員認為全球經濟發展與金融市場動盪,對美國經濟構成下行風險的機會增加,當局對經濟下行風險所表達的憂慮,較議息聲明強烈。當局還提到對通脹前景感憂慮,公開市場委員會17名官員中,11名認為通脹預期有下行風險,是2012年有記錄以來最多。
由於憂慮外圍風險會威脅美國經濟增長,聯儲局官員終就放慢加息步伐達成廣泛協議,證明當局會審慎行事。利率期貨顯示,4月美國加息機會率依然是零,6月降至20%以下,到12月始有逾半機會加息。
信貸泡沫較97年增倍
儘管美國放慢加息步伐,但賴志文於一份題為《九七、九八之鬼魂》的報告中表示,若亞洲金融風暴之前有大量信貸與樓市泡沫累積,現時信貸與樓市泡沫的規模,是高出當年逾1倍。
報告列出6個方法來量度香港經濟脆弱程度,分別為資金淨流入、總信貸增長、中國及區內的信貸風險、房地產信貸累積情況、聯儲局政策方向、港元估值,當中首四個指標相對金融風暴時更壞。
至於何時會「爆煲」,報告認為要留意環球美元債去槓桿的信號,投資者同時需留意宏觀或信貸資產變壞,以及人民幣貶值的情況。對香港而言,更要關注樓價下跌的程度。
賴志文表示,金管局會不惜代價捍衛聯繫匯率,但結果未必理想。他又說,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美元債基地,若環球美元債去槓桿,香港將承受巨大壓力。
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由經濟增長放緩引發的新興市場走資潮,最終或捲起新一輪金融危機。IMF指,流入45個主要新興市場的資金,自2010年以來勁跌超過一萬億美元,主要來自中國及俄羅斯。
樓價或在3年間下跌約40%
不過,「港版末日博士」、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師羅家聰認為,儘管目前信貸規模較1997年大,但不認為是高槓桿,以歐洲與日本為例,「央行好肯借錢給銀行,但銀行不是很願意借給企業」,所以才會有負利率政策來催谷經濟。
他又說,即使強如美國,在商業投資與樓價兩個指標上,見不到很強勁的上升,顯示「大家都未借到盡」,槓桿不算大。至於香港的信貸收縮,或由樓價下跌觸發,他估計,樓價或在3年間下跌約40%。
恆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表示,有1997金融風暴的經驗,金管局已實施很多措施去維持銀行體系穩定,銀行借貸亦見謹慎,相信可抵禦一定程度的信貸爆煲問題。不過,他指「銀行穩定不代表經濟無問題,如經濟倒退,民生與就業都會承受壓力」。
(網路圖片)
(網路圖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岳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