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5月28日訊】標題中的經濟學家是帶引號的,大家看清楚。
大家知道,唐宋時期,是中國最繁榮的時期之一。唐朝的貨幣不僅流通到中亞、西亞、東南亞的很多國家,而且在歷史上流通的時間非常之久。宋朝的銅錢更是超值的。錢幣流通範圍的擴大,意味著什麼?信用的擴張,這自然帶來經濟邊界的擴張,經濟繁榮。反過來,只要熟悉歷史的人,就知道朝代末期都伴隨著貨幣貶值,意味著信用收縮,經濟邊界收縮,這在中外歷史上的示例數不勝數。
現在,將話題說回來,有人說,美元食利了世界,目的所指,如松本人也非常清楚。主要是三次量化寬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次貸危機前的8000多億美元膨脹到最高時的44000多億美元。同時,在此期間美國境內並沒出現嚴重的通脹,意味著美元的價值沒有大幅波動(這和美元指數無關,那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三次量化寬鬆期間,大量的美元流向了海外,與之相伴的自然是世界上的很多商品流向了美國。結果美聯儲用印刷的鈔票購買了世界上的商品,食利了世界,估計筆者這個解釋符合大多數人的想法,「萬惡的」美國佬用紙張換取了世界的商品,可惡!
可是,世界的人們有這麼傻嗎?明天筆者找張白紙,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和您換一臺蘋果手機,你幹嗎?估計你不幹。美國佬隨便找張白紙,上面印一個圖像、寫上幾個字,然後和世界交換商品,世界會同意嗎?估計全世界這樣的傻瓜也不多。
所以,筆者告訴你,美聯儲三次量化寬鬆期間印刷的美元不是白紙!
只有承載信用的美元才能和世界交換商品,是不是?
對於拜物主義的人們來說,無論你是白紙還是信用,換取我的商品,你都佔了便宜,這沒辦法,因為處於叢林社會,什麼信用都是無關緊要的,生存和食物才是第一位的,有這樣的思維也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你換一個角度,從信用的角度、從銀行家的角度來看,似乎不是那麼確定,甚至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
1792年,美國正式發行美元,通過200多年的信用積累、擴張,奠定了美元的主要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隨著美元的擴張,美國的經濟邊界不斷擴張,美國的商業利益遍佈全球。很多央行用美元背書發行自己的貨幣。如果美元是紙張,各國央行的行長不敢這樣幹,美元代表的是信用。
2008年,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美聯儲印刷美元拯救危機,實際上是在透支自己的信用,這些信用的一大部分換取了各國的商品。換句話說,美聯儲消耗的是自身的存糧。如果存糧消耗的差不多了,美元就會喪失在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充當準備金的資格。隨著美元的信用下降,必定帶來美國經濟邊界的收縮,美國的衰落就不可避免。
所以,從筆者的眼光來看,如果你站在美國國家的角度、站在美聯儲的角度,用自己的信用換取商品是吃虧的,而且吃了大虧!
也所以,伯南克在三次量化寬鬆期間,印刷了大量的美元,即便在美國國內,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為何當今美國有如此多的政治家傾向於回歸金本位(或其它特定的錨本位),也和三次量化寬鬆嚴重相關。他們沒看到很多量化寬鬆期間印刷的美元在國際上換取商品了嗎?估計這些人不是瞎子,肯定看得到,當然更看到了不斷加發的美元對美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比如貧富差距擴大、對中產階級的損害等等,更重要的是美元不再是信用的完美化身,這才是最關鍵的,當一個央行為了應對經濟問題的時候可以加發貨幣(不是依信用的需要嚴格管理貨幣),這本身就是對自身信用的嚴重損害,當這種侵害過於嚴重的時候,美元就不再是信用的代表。
2015年12月,美國的核心通脹率是2%,美聯儲首次加息,當時,美國的通脹率尚處於低位,這遠遠低於以前美聯儲開啟首次加息的數字,為什麼這麼做?源於他們知道三次量化寬鬆對美元信譽的影響。當美元信譽受損的時候,各國央行在自身的資產負債表中就會加強對黃金的配置。你看看普京在幹什麼就清楚了。當這種情形不斷蔓延的時候,美元就會回流,在美國境內製造通脹,美元的價值就會不斷下跌,美國的經濟邊界就要收縮,所以,美聯儲需要早加息,抑制這種衝動。反過來說,如果美元和金本位時期一樣信用穩定,普京會提高黃金的配置嗎?肯定不會,因為黃金的流通終歸不如美元便捷。普京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美元信用受損的結果。
以上是筆者個人的理解。如果您是拜物主義者,那一定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有爭論的必要。伯南克在次貸危機之後是被逼到了絕境(當時美國財政負債率比較高,財政沒有拯救危機的能力),三次量化寬鬆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即便如此,未來的美國歷史中,伯南克有可能成為罪人,前提是繼任者不能有效化解三次量化寬鬆所帶來的副作用,對美元信用帶來的衝擊,如果化解這個影響,過程或許需要二十年以上,或者就是回歸金本位,世界對美元的信用疑慮才會煙消雲散。
如果美國主流的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輸出信用換取商品是佔了便宜,甚至是食利了世界,那麼,今天就可以給美利堅發喪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