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暖心 大陸智障小男孩到臺灣上學的改變(圖)

 2016-06-01 21: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16年06月01日訊】大陸媒體消息,日前臺灣新竹大學特教系教授吳淑美剪輯製作的記錄片《晨晨跨海上學去》,在大陸舉行了首映禮。據悉記錄片獲得美國休士頓記錄長片銅獎。

主人翁河南鄭州的晨晨小時候被診斷為智障,在中國上學不能被學校老師及同學接受,在母親萬分無奈的情況下,機緣巧合送晨晨來到臺灣讀書,片中記錄了晨晨在臺灣一所融合班三年時間裏的成長鏡頭,真實的展現了愛與包容讓一個在中國被認為是智障,難以與人相處的男孩找回自信,與人相處謙和有禮的實際案例。

終究要面對的苦惱——晨晨的「與眾不同」

晨晨在1歲時,在鄭州兒童醫院被診斷為「精神發育遲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3歲時,晨晨上了全鄭州最好的幼兒園,想在幼兒園學到普通孩子的規範性行為。但一星期後,因為坐不住凳子,被要求退學。母親孫軍霞花雙倍的學費才讓晨晨繼續留下來。但是晨晨不知輕重的嬉鬧讓很多小朋友受傷和反感,孫軍霞認識到「別人不在乎,成績好差也不在乎,人家在乎的是跟你在交往過程中,煩不煩人,有沒有讓我受傷害。」後來,從幼兒園到小學,有家長一聽和晨晨同班,沒等開學,就把孩子轉走了。

絕望中的偶遇——臺灣求學

2011年5月,孫軍霞接受了臺灣某社會福利組織邀請鄭州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的家長去臺灣參訪的邀請,瞭解臺灣的智障就業情況,最後參觀了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特教系的吳淑美教授推行了近25年的融合教育班。

融合教育班是1989年吳淑美在臺灣開創的教育實驗。將身心障礙的孩子與普通孩子融合在同一學習環境(班級)中,讓普通孩子從小學習接納和互相扶持,讓特殊孩子也能自然而然適應所處的社會環境,並能實現融合。


記錄片《晨晨跨海上學記》的宣傳海報。(網路圖片)

這種教育理念讓孫軍霞很嚮往。經過一番努力2011年晨晨參加了融合教育實驗班每年夏天7月為期一個月的夏令營。

晨晨的母親孫軍霞說,當時13歲的晨晨的智力只有他實際年齡的一半。與小朋友相處的時候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剛去夏令營時晨晨帶著一根長棍子。上課後的課間有些孩子過來找晨晨玩,晨晨如有行為舉止不當,其他孩子就會跟他說,「你不該這樣,你該這樣做。」在四個禮拜的夏令營裡,晨晨有了很大的改變,學會了幫助別人,這讓母親孫俊霞很意外的開心。

智障男孩的自信——愛和包容的結晶

見到了效果的孫軍霞,辦了幾個月的手續,2011年10月,她帶著晨晨再次到臺灣,到吳淑美教授推動成立的福榮基金會附設的國中融合班裡就讀。

同班的同學說,雖然晨晨是大陸來的,但是覺得彼此是一樣的,因為人人平等,晨晨很棒。

大陸的同學覺得晨晨變得有禮貌了,也容易相處了。

一學期後,全家覺得晨晨「進步真大,又乖又懂事」,晨晨會對爸爸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爸爸你不能這樣做,我會很難受」。之前晨晨在家裡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就發脾氣。但是放假回到鄭州十幾天就又和原來一樣了。

2012年3月31日。放學路上,晨晨大聲說「我是天下最聰明的人,我是天下最能幹的人」。孫軍霞非常開心,覺得「兒子自信出來了,在哪都沒有這樣的狀態。」

「這家長當得舒服呀。」孫軍霞滿臉笑容,大聲地笑出聲來。在家(國內)的時候,「那真是累呀,真累」。

在陪讀期間老師每天早晚都會與孫軍霞溝通,溝通的內容主要是晨晨出現什麼問題以及老師怎麼解決的。

「老師會教給我方法解決,」這點孫軍霞深有體會。而在國內,「老師一打來電話,說孩子出現了什麼事,回家趕緊教育去。」

未完成的學業依然看到教育中愛的力量

2013年6月,因為孫軍霞懷孕沒法在臺灣繼續陪著晨晨,晨晨只能回到鄭州老家結束他在臺灣的學業,幾個月後晨晨全家移民加拿大溫哥華。

2015年,吳淑美教授將徵求孫軍霞和家人同意後拍攝記錄的晨晨的成長過程,剪輯成記錄片,取名《晨晨跨海上學去》。片名是晨晨自己寫的。2015年,該記錄片榮獲美國休斯敦影展記錄長片類銅獎。

責任編輯: 彭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