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救災無需煽情,興邦何必多難(圖)

 2016-07-08 09: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抗洪士兵「就著雨水啃饅頭」的照片

【看中國2016年07月08日訊】一組「就著雨水啃饅頭」的照片突然在網上流傳,就場景而言,救援士兵不可謂不辛苦,救援場景不可謂不感人,但這種似曾相似的場景,並沒有收穫一片煽情的淚水,而是鋪天蓋地的批評。

就著雨水啃饅頭,沒有人否認這種場景的存在,但拎出這種場景作為宣傳材料,則只會給人以前線只能啃饅頭充飢的錯覺,這與我們在宏觀層面大國崛起之類的宣傳內容格格不入,更會讓人懷疑災難救援的專業性:一場救援,如果連後勤保障都跟不上,遑論救援本身?

如果放在20年前,這樣的場景,或許會被認為艱苦的典型。但在今天,沒有人認為救災就必須把所有條件都降到最低層次,彷彿如果條件不夠艱苦悲情色彩不夠濃厚,就不足以凸顯救災本身的重要性,不足以凸顯在救援者的貢獻。

然而,誰都知道,艱苦的救援與一流的後勤保障完全可以同時存在。如果說1998年首次遭遇全國特大範圍洪災,後勤保障力有不逮,倒還情有可原。18年之後的今天,在無數的1998年生死經驗的基礎上,如果救災的後勤保障還是如此兒戲,那不免令人感到悲哀和震驚。

就在遭受輿論廣泛質疑之後,有官方媒體隨即晒出正常的後勤供應場景,一份溫熱的盒飯,一份比饅頭更有營養的應急餐,提供起來並不存在任何實質上的困難。可惜,宣傳機器的思維,仍舊停留在艱苦就是奉獻、煽情方能勝利的原有窠臼,渾不知今夕何夕。

在救援一線的,基本都是普通的士兵,他們來自於最為普通的家庭,凡是出現大災大難之時都會看到他們的身影。讓一群沒有任何救災經驗的人上場,本身就是特殊時間下的特殊選擇,如果在後勤上還故意以艱苦來營造煽情的印象,那不啻於二次傷害。

尤其是,許多天災背後都兼有人禍的因素,人禍讓天災變得更加不可捉摸。原本不會絕提的大壩,原本不會水浸的城市中心地帶,原本可以盡早控制的水患,就在豆腐渣、推諉和不負責任中,變得不可控。到最終上場的只會是那些扛沙包的士兵,甚至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某些媒體提供譜寫讚歌的素材。

人民都過河了,宣傳機器還在摸石頭。把災難轉化為政績,把救援轉化為淚滴,把一切苦痛埋在洪水裡,所有的一切都還在重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雞蛋與高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