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籃」難解危機(圖)


人民幣10月1日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一籃子貨幣。

【看中國2016年10月02日訊】英國媒體《泰晤士報》(The Times)星期五(9月30日)刊登天空衛視新聞臺經濟編輯愛德華·康威(Ed Conway)的評論文章,稱人民幣即使週六正式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SDR),也難以解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巨大債務危機。國際上長期以來對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的疑團也並未散去。

對於人民幣來說,當前更熱門的是關於其前景的討論。目前,有機構對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主要擔憂產能過剩以及國企效率低下。此外,對於中國房地產企業調整政策對於經濟的影響,也讓機構憂慮中國未來經濟前景。真正決定人民幣匯率的未來的,是中國經濟增長前景。

中國經濟慢鏡頭撞車

《泰晤士報》在評論欄目發表了天空衛視新聞臺經濟事務編輯康威的評論文章,指稱中國經濟好比一輛慢鏡頭撞牆的汽車。

康威首先指出,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週六會在紐約正式宣布人民幣元加入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行列,象徵性認可中國為世界級經濟強國,但是人民幣在香港之外的交易量還不如泰銖。

他接著分析稱,儘管中國股市崩盤似乎已被多數人忘卻,國際投資界對中國經濟的危機意識已經淡漠,但是中國實際面臨的巨大債務包袱、房地產泡沫,以及相關的銀行壞賬問題遠沒有得到解決,而且嚴重程度愈演愈烈。

分析認為,其實眼下北京面對的是中國歷朝歷代都反覆面臨的問題,中央集權如何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幅員遼闊、13億人口的大國:再嚴格的資本管制,也管不住人們利用比特幣等非正式手段將大量資金轉往境外;再威權的中央也難以全面制止地方諸侯大興土木、大搞基建。

分析的結論是,危機最後只有兩種可能結局:1)北京繼續允許債務和房市泡沫無限增長,最終泡沫崩潰導致難以預測的危機;2)慢慢刺破泡沫,但是忍受長期的緩慢增長和經濟痛楚。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前美國托利多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欣博士在「美國觀察」節目上表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認的特別提款權貨幣之一確實有著里程碑的象徵意義,但是就目前來講,無論是對中國的大多數企業,還是普通百姓,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張欣說,如果說人民幣「入籃」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的話,那麼,要真正成為國際貨幣,還有五公里的路要走。這條路上目前還存在的障礙包括:

第一,資本項目要開放,中國國內的金融資產要達到可以自由買賣的狀態。目前中國的資本項目處於不開放狀態。

其次,金融市場的監管,是否能夠真正法制化,是否能夠避免黑箱作業、欺詐、違規行為,等等。中國要有真正獨立的中央銀行,銀行業不能依靠執政黨發號施令來行事。做不到這一點,人民幣恐怕難以成為真正在國際市場上有信譽、並廣為流通的貿易/交易貨幣。

小常識:什麼是SDR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是一種國際性的儲備資產,由國際貨幣基金(IMF)在1969年創立。它既不是一種貨幣,也不是對IMF的債權,而是IMF成員國可對其他成員國自由提取和使用的一種權益。

SDR的持有者可以透過SDR獲得相關貨幣,並與IMF其他成員交換SDR。它是IMF和其他國際組織(例如國際結算銀行)的記帳單位。世界銀行1986年決定將其資本存量以SDR計價,但財務報表仍以美元計價。IMF每5年評估調整SDR貨幣籃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