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會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消失嗎(圖)


 銀行會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消失嗎(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1月6日訊】最近,全世界的銀行業好像都有點麻煩。

從國外的情況看,不少原來威震全球的明星銀行,王冠墜落,光環褪色。在美國,安然度過金融危機、市值一度躍居全球第一的富國銀行,因虛開客戶賬戶,被監管當局處以巨額罰款。在歐洲,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有著150年歷史的德意志銀行,陷入深深的危機之中,瀕臨破產的邊緣。

從國內的情況看,21家A股上市銀行已披露三季度業績報告,多數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淨利潤增速慢,營業收入尤其是利息收入普遍下滑;不少銀行不良貸款「雙升」勢頭雖然得到遏制,但資產質量壓力仍然較大,撥備覆蓋率繼續下降;信貸結構有待改善,新的業務增長點尚未形成。

於是,就在我們身邊,各種危言聳聽的言論再一次此起彼伏,歸結起來主要有這麼幾種:一是銀行壞賬越來越多,不少銀行將會破產;二是銀行網點會被大量裁撤,多數員工下崗;三是在網際網路衝擊下,銀行在若干年後會從地球上消失。

其實,從國外的情況看,2015年以來,全球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質量穩步提升,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正逐步修復,少數國家銀行出現危機並不代表全行業衰退。從國內的情況看,中國銀行業雖然面臨巨大挑戰,但在全球的競爭力提升較快,各種排行榜的位次不斷上升。不信?咱們一起看看一下兩個問題:

第一,銀行業壞賬多到快要破產嗎?其實,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絕對值仍處於世界較低水平。根據銀監會數據,中國2015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94%。而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高收入國家的平均不良貸款率處3.5%左右,中等收入國家的不良貸款率平均值在4.3%左右,中低收入國家在4.6左右。雖然近年來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下降較多,但中國撥備覆蓋率150%的監管要求較高,撥備仍然較為充足,商業銀行風險抵補能力相對存量和潛在不良貸款可能造成的損失而言,處於合理區間,不存在因為壞賬過多而破產的可能。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個別經營不善的中小銀行將可能面臨經營危機,甚至被併購。

第二,銀行業會大量裁人裁網點嗎?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產品的特殊企業,有人網點、ATM及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就是銀行向客戶銷售產品、提供服務的渠道。網點作為銀行基本分銷渠道和綜合服務平臺,對於樹立銀行服務品牌形象、銷售複雜金融產品、優質客戶的關係管理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美主要國家的銀行網點數量是在增加的,而不是相反。在中國,最近五年商業銀行網點和員工的數量都在穩步增加,部分銀行如招商銀行網點數量增速還非常快。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對多數大型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幾年網點和員工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壓力較大。

那麼,處於現在和未來的變化之中,銀行業到底會不會很快消亡?其實,這些危言聳聽的言論,大多基於這樣一個假設:面對挑戰,銀行業無動於衷,坐以待斃。事實上,銀行業早已經不是沉睡的巨人。就拿網際網路浪潮來說吧,中國銀行業在努力打造自身網際網路渠道、創新產品和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更是邁出了跨界、綜合經營的堅實步伐。我堅信,真正決定商業銀行的未來,是中國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是客戶需求和行為的不斷變遷,而不是各色時髦的舉措。

此類言論,並非第一次聽到,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聽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網際網路浪潮興起,產生了一批網際網路銀行。美國媒體紛紛報導說,傳統的銀行是21世紀的恐龍,網際網路銀行會完全替代它們。然而到今天,雖然經歷了金融危機,但美國多數銀行生存下來了。

當然,全球銀行業正面臨著深刻變化,偶像時代已經過去。在中國,隨著近年來經濟步入下行週期,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商業銀行的高速發展時期已然不再。而不良貸款攀升、盈利能力下滑,客觀上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加快業務轉型,調整資產負債業務結構,緊跟綜合化經營的發展趨勢,走綜合化框架下的差異化、特色化經營發展之路,以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內外部環境變化。

公元十五世紀前後,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銀行。當時,人們在碼頭岸邊擺上幾張長條凳,為來往的商賈提供現金存放和貨幣兌換業務。銀行英文Bank一詞,便源於義大利語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幾百年過去了,銀行業從小到大、由表及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一定要說銀行消亡,那麼消亡的將是那些不適應變化的舊銀行,或者是不適應時代的舊模式。銀行也不會只是一個信用中介,而將更多地向信息中介轉變,成為金融服務的綜合提供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董希淼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