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要素與欣賞(圖)
---淺論詩歌的創作與欣賞之一


山水田園是寫詩的最佳素材,圖為日本靜岡縣掛川市櫻花盛開的景色。(攝影:貫明/看中國)

常言道古代文人的雅趣是詩,琴,書,畫。我在《京劇知識淺談》中曾談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三朵奇葩,就是唐詩,宋詞,元曲」。還提到「唐詩是語言藝術。中國詩詞早在春秋以前就誕生了,到唐朝進入極盛時期,於是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與古體詩並存」。這是我在講京劇形成的歷史背景時,涉及到的,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詩的簡單歷史發展背景,其中也涉及到了詩的類別。這次行文,我專門淺談詩。

什麼是詩?《新華字典》的解釋是「一種文體,形式很多,多用韻,可以歌詠,朗誦」。《維基百科》解釋說「詩,一般認為是一種內容與形式高度結合統一,並體現出美感,適宜吟詠的文字形式」。還說「詩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以語言作為基本創作」。有的典籍說「詩是文字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有人說「詩的廣義的定義是一切藝術的統稱」。還有人說「詩是具有樂感的語言,藉助意象書寫情思和美的藝術」。清代學者袁枚說「詩者,人之性情也」。就是說他認為詩是人內心的聲音,是人的性情的表露。等等,總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我個人理解,從語言學的角度看,詩是一種形象的,精粹的,富有感情的語言。我這概括,包含了詩的三個要素,就是,語言,情感,和意象。我認為,一首好的詩歌,應當是這三個要素的最佳組合。

詩的體裁類別有多種說法,從詩歌形成的歷史延續來看,主要類別可歸納為三類,即古體詩,近體詩和現代詩。

現代詩,就是現代人作的白話詩。不拘於格式韻律,形式自由,內容開放,多注重於情感,意象,不太講究修辭,形象鮮明,概括性強。

古體詩最早見於西周至春秋時期形成的《詩經》,有風,雅,頌三種體裁。風即國風,是指古代不同的諸侯國從民間採集的詩歌。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兩種,大雅是周王朝國君的宮廷音樂歌詞;小雅是指貴族私人喜宴場合的音樂歌詞;頌是其他諸侯國的宮廷音樂歌詞或宗廟祭祀音樂歌詞,至今流傳下來的有商頌,周頌,魯頌。古體詩的特點是:不講格律,字數和句數不限,詩句押韻不嚴格,不講究平仄,不講究對仗。

樂府詩產生於漢代,開始是配有音樂的歌詞,有的叫「曲」,也有稱「辭」,「歌」,「行」的。到唐朝時有人作樂府詩歌,已經不配樂了。隋唐以後就將新配樂的樂府詩歌稱為「詞」了。詞發展到宋朝達到成熟和頂峰。在唐朝出現的「詞」和之前的樂府詩歌也屬於古體詩。

古體詩的表現手法大致可分為賦,比,興三種。賦是指直接說事。比,是以彼比此,即比喻。如唐朝曹鄴寫的古體詩《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也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飢,誰遣朝朝入君口」。詩裡的「君」是指老鼠。健兒是指鎮守邊疆的士兵。詩中將倉鼠之大與計量糧食的容器大斗做比喻,最後一句是詩的關鍵句,意思是問,是誰讓官倉裡的糧食天天送給大老鼠嘴裡。這是首諷刺詩,大老鼠自然是諷刺貪官污吏。興是先說別的事再轉到正題的一種表現手法,也就是觸景生情。如《詩經》裡《國風・周南》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由關雎鳥聯想到男女之間的恩愛。

《詩經》的國風裡有很多優美的詩句,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歌詞描繪的就是桃樹林在春天桃花盛開的燦爛風景。中國成語中有句「投桃報李」名句,是教人知恩相報,別人給我桃子,我回報他李子。這句「投桃報李」成語,就是源於《詩經》裡的《大雅・抑》,原文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又比如鼓勵人們廣開言路的成語,「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就是直接引用《詩經》。(見《周南・關睢・序》)。

有人說,中國最早的一首詩是堯舜時期的《擊壤歌》,即「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為食,帝力何有於我哉」。這是描寫三皇五帝時期的農民生活,此詩見於東漢時王充的《論衡》。也有人說《吳越春秋》記載的《彈歌》是最早的,我贊成。你看它只有八個字「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意思是說,砍伐竹子做彈弓,用泥丸做子彈,射出去打禽獸,以獲得食物。這是描寫原始社會人們的狩獵生活。由此看來後者較早。

《詩經》則是中國最早的古代詩歌集大成,共收錄了三百多首古體詩,因此原來名字叫「詩三百」,真正使用《詩經》這個名稱是始於南宋。孔子對《詩經》的評價非常高,他說「不學詩,無以言」。他還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在《論語・陽貨》篇,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意思是研究《詩經》可以培養人的聯想能力,能提高觀察能力,可以學習諷刺方法,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遠近伺服長輩和國君,以齊家治國。還可以認識許多動植物名稱。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教學實踐中,就已經把《詩三百》作為教材之一。

近體詩成熟於唐朝。體裁包括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長律詩,填詞等。近體詩的特點是結構嚴謹,詩句字數有限,不但講究押韻,而且講究平仄,講究對仗。

「打油詩」也是在唐朝興起的。這是一種諷刺體裁的詩,唐朝在南陽有個叫張打油的秀才,他始創打油詩。他有首寫雪景的詩,名叫《雪詩》,即「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首詩的文字內容中沒有一個「雪」字,但標題起了畫龍點睛的效果。明朝有個解縉,曾作《春雨》打油詩,即「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這首詩就具有了諷刺意味,詩裡的牛是指圍觀笑話他的人。打油詩不受平仄格律限制,只講詩句押韻,流傳至今,已經不限用於諷刺,也可用於敘事。

唐詩中的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有嚴格的字數限制和句數規範,絕句詩限定四行成詩。五言詩即一行五個字。五絕句絕全詩共20個字。七言絕句即一行七個字,七言絕句全詩共28個字。絕句講究平仄韻律,中間兩行必須對仗。

律詩全詩共八行字,七言律詩,每行七個字,全詩56個字。五言律詩每行五個字,全詩40個字。律詩兩行為一聯,全詩共四聯。律詩的韻律不用仄韻,只用平韻。律詩的每句字的平仄都有規定,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什麼是平仄韻律哪?中國漢字發音,現代漢語漢字發聲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古代漢語的詩韻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由此對比可以看出現代漢語已經沒有入聲了。(只有少數方言中還保留了入聲發音)。在詩詞中,平聲字就是平聲韻,在《詩詞格律譜》中用一個「平」字代表,(包括現代漢字發陽平,陰平音的字)。那麼發其他音韻的漢字,包括現代漢字的上聲,去聲和古漢語的入聲都屬於仄聲韻,在《詩詞格律譜》中用一個「仄」字代表。

上面講了律詩用字有那麼多規定,限制。古人做律詩,用韻有專門《韻書》可以查詢。那麼格律詩的平仄有何規律可循哪?有現代人總結了四條原則,筆者首見於「倚劍聽雨樓」網,不妨抄錄於此供讀者參考:

一、句中平仄相間

七律基本標準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律的標準句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二、聯內平仄相對

即七言律詩的出句(第一句)和對句(第二句)中的第二,四,六個字的平仄相反;五言律詩出句和對句中第二,四個字平仄相反。

三、聯間平仄相粘

即相鄰兩聯之間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出句平仄相同。實際運用時,七律只需中間相鄰兩聯句中的第二,四,六個字的平仄相同即可。五律只需要中間兩聯句中的第二,四個字的平仄相同即可。

四、腳分明

詩中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押韻的稱為韻腳,不押韻的稱為白腳。腳分明就是韻腳與白腳平仄相反。即韻腳是平聲,白腳是仄聲。

詩歌從表達方式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詩歌按內容分,可分為山水田園詩,詠物詩,詠史詩(懷古詩),送別詩,邊塞詩,閨怨詩等。我比較喜歡寫景詩和田園詩。自古以來寫景詩佳作頗豐。一首好的寫景詩是作者熟悉生活,擅於觀察客觀事物,擅於形象地表達思想感情,是靈感與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會使讀者感受到作者文學修養和藝術水平之高超。

筆者童年時期學的一首南北朝時的樂府詩,叫《敕勒歌》,七十幾年過去了,至今想起來仍然覺得十分有趣。「敕(chi)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這首古老的民歌,簡直就是一幅動畫。開始兩句交代了風景地點在陰山下的敕勒大草原。「天似穹廬籠罩四野」是形象的告訴人們這廣袤的草原在蒼穹之下一望無際。「天蒼蒼野茫茫」乃是形容草原之美,蘭色的天和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原野。最後一句畫龍點睛「風吹草地見牛羊」。至此這幅美麗的畫面「動」了,風吹過來,草低頭之處,露出了藏在草叢中雪白的羊群和正在吃草的牛群。看這首民歌,讀者就像站在陰山之巔向下由遠至近觀賞草原美景,人在天地之間,心胸豁然開朗,愉悅無比。

唐詩裡有不少寫景佳作,略舉幾例。李白的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描繪了廬山香爐峰瀑布氣勢磅礡的景象。「日照香爐生紫煙」是說香爐峰瀑布濺起的水霧,在陽光照射下現出了美麗的彩虹。「遙看瀑布挂前川」是說從遠處看,就像河流懸掛在懸崖上一樣。最後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此乃畫龍點睛之句,把瀑布的宏偉,聲勢,氣魄,以及給人的視覺效果都寫出來了。作者就像一個導遊,把你帶到了那飛流直下的瀑布附近,讓你分享這大自然之偉大,之美妙。

唐朝詩人張繼有首七言絕句《楓橋夜泊》,也是喜歡詩的人常吟的一首寫景好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前面一句「月落鳥啼霜滿天」使我們得知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沒有明月,只有投林的鳥叫聲,詩人所乘的船已經停靠岸邊。此詩標題裡的「泊」字即停船靠岸之意。「江楓漁火對愁眠」是說作者還沒睡覺,在看夜景,江邊有楓樹,漁船的燈火在樹影間隙閃爍。最後兩句是詩的高潮「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說作者停船的位置在姑蘇城外的楓橋邊,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陣陣,傳到在泊船的作者耳中。這首詩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動人的江邊夜景圖畫。

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描繪的是另一番景象。「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跡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簡直是一幅靜物寫生畫。你看,在大雪飛揚,鳥已歸巢,人的蹤跡已被漫天飛雪淹沒的冬天,在江邊有一個身披蓑衣的老漁翁仍然坐在江邊的一個小船上垂釣。四句話就勾畫出一幅引人入勝的圖畫。

詩人杜甫的《登高》七言律詩,描繪的是一個悲涼的場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huai)。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詩的前半部分描繪的景象。你看,秋風蕭瑟,落葉紛紛,鳥在江邊來回飛翔,猿猴哀啼,江水滔滔。下面就轉到了作者的意象和情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困苦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從詩的前半部分我們已經感到了淒涼。前面的寫景是為後邊部分作者抒發感情做鋪陳的。詩的後半部分,是寫他風燭殘年流落他鄉艱苦困境的。你看生活的艱難困苦已經把作者折磨成一個白髮蒼蒼,多病的老人,為了生存,他把酒也戒了。此時已經是晚秋,帶著多病的身軀獨自一人登高賞景。此詩把作者晚年的孤獨感,把他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的苦苦掙扎,悲慘的晚年生活寫的活靈活現。

(未完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園丁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