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給中國東北地區開「藥方」惹爭議(圖)
經濟學界多年來不斷討論怎麼樣才能挽救東北地區經濟。(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7年8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東北地區各項經濟數據均凸顯該地區已經「病入膏肓」,官方和學界多年來不斷有討論和爭論,到底怎麼樣才能挽救東北地區經濟。日前,經濟學家林毅夫領銜的研究團隊發布了30多萬字的「藥方」,但是卻引來各界的批駁。
東北地區作為工業基地,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些年,該地區經濟不斷下滑。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的名義GDP增長率甚至出現負增長。
經濟低迷還帶來了大量人員失業,大型國企們還面臨著欠薪和債務兌付等危機。除了失業率上升外,東北地區企業還面臨著沈重的養老負擔,多地養老金已經收不抵支。除了結構體制機制外,人口老齡化、人口增長放緩和人才流失嚴重,也是東北地區經濟疲軟的一個重要原因。從人口經濟學來看,一個地區的人口流失與經濟下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還會相互作用,造成惡性循環。
如何能讓東北地區經濟企穩,一直是經濟界持續不斷的討論議題。而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率領研究團隊為吉林乃至東北經濟開出了一劑「猛藥」,卻引發了巨大爭議。
林毅夫領銜的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課題團隊與吉林省發改委聯合課題組發布了30多萬字的重磅報告《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強烈建議吉林「先發展輕工業、再大力推進重工業」,提出別再「加長避短」,而是應該「揚長補短」,建議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即建議發展輕紡、家電、電子。報告還認為,根本問題不是營商環境差,而是違背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導致的投資回報率低。
這與其他人士普遍認為的吉林乃至東北經濟問題的根源是中共體制和經濟機制的觀點截然不同。對此,以前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為代表的批評者們,怒批林毅夫缺少常識,稱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發展輕工業是「把吉林推進火坑」,林的藥方「完全不可理喻」,「吉林要把自己的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才是正道。」
在此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雲、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田國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室研究員張躍文等學者紛紛參與了這場爭辯,均對林毅夫聯合官方公布的報告提出質疑。
對於林毅夫報告提出的發展輕工業,資料顯示,在民國時期東北地區的輕工業就已經頗具規模,尤其是釀酒、麵粉、榨油、菸草、造紙、毛紡、木材。僅僅1919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東北就佔到27.2%,貿易份額中除了農產品就是麵粉、豆餅和酒精等輕工業品。但是,中共建政後,拚命實現東北重工業化,並把諸多工業產品調配到華東、華南等地區。
8月1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在北京發布報告,其在中國各地對14,709家企業調研後發現,樣本企業近三年的總成本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100%。該報告著重提及,東北地區企業、國有企業情況堪憂。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大陸的實體企業僅僅是在維持現狀而不是在發展。
東北地區經濟塌陷是中國經濟的縮影,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出現「斷崖式下跌」。然而,在經濟下滑背後,隱藏著的是中共體制和經濟機制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經濟發展,這是得到各界公認的事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