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社科院學者認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政策不協調。(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7年12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12月3日,第六屆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行,眾多財經界人士出席並就中國經濟進行討論。對於金融改革,有社科院學者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政策不協調,「一行三會兩部一局一委」八個部門不能更好的協調。
12月2日-3日,以「決策與市場」為主題的第六屆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邀請到中國政商學等各界嘉賓,圍繞中國經濟改革、金融改革等議題進行探討。
據《鳳凰財經》12月3日報導,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主旨演講上表示,他一生做研究,覺得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政策不協調,「中國所有的政策……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這些東西是要在一個協調的總框架下,才能夠發揮1+1大於2的作用,我們是1+1肯定小於2,所以協調的問題非常重要。」
隨後主持人詢問協調是否意味你進我退或者我退你進,李揚表示,協調是必須大家都有所讓步。他以中國債務問題舉例,「這需要移山填海,就需要協調。如果不協調的話,中國債務狀況可能很迅速地就會比以前麻煩很多。」
李揚表示自己參加過好幾輪金融改革,這個過程都非常清楚,「現在‘一行三會兩部一局一委’八個部門,至少八個部門才能把這個協調好。」
同天出席會議的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表示,金融風險一定要把宏觀風險和微觀風險區分清楚。宏觀金融風險層面,所謂系統性風險有的時候是國家需要出來監管和承擔的。而微觀金融風險是可以通過金融產品的創新,包括各層次的金融市場去分散和化解的。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則認為,明年是「三嚴」的環境:金融嚴監管、地產嚴調控、地方債務嚴管理,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面,社會需求的擴張是不會大幅度的擴張。
對於中國的金融改革,各界有不同的看法,但達成共識的則是應該結束對債務推動增長的模式。這個過程既困難也更危險的事情,是廢除為滿足中國巨大借貸需求而建立起來的複雜而又不透明的系統。
不過,中國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信貸投放,影子銀行規模越來越大,據野村(Nomura)的數據,去年底影子銀行資產增至近20萬億美元,在短短六年裡增長了五倍。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認為,在健全的金融系統中﹐非銀行金融機構可幫助填補銀行留下的空缺。但在中國﹐非銀行機構加深了金融系統特有的扭曲。銀行可以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出售不良貸款﹐這些貸款的大部分都給了陷入困境的基礎設施相關公司或國家支持的公司。之後,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將這些不良貸款打包成投資產品並重新賣給銀行,這種處理幫助銀行人為降低了不良貸款水平和所需資本金。
11月4日,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表示,中國潛在風險和隱患正在積累,金融脆弱性明顯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鵝」事件發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風險發生。
他認為中國當前面臨的金融風險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宏觀層面的金融高槓桿率和流動性風險;二是微觀層面的金融機構信用風險;三是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的影子銀行和犯罪風險。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