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月7日訊】新年伊始,中印兩國邊境爭端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印度媒體報導了中國筑路隊和軍人越過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地區」)的印方實控線,與印度邊防警察和軍隊發生短暫的近距離對峙。
實際上,自從去年夏天的洞朗對峙事件結束以來,中印邊境地區一直都沒能平靜。媒體頻繁報導了印度無人機墜落中國境內、中國在洞朗地區增兵並長期駐守、印度在邊境地區加緊修筑戰略性基礎設施等消息,觀察家們關於中印兩國是否會再次發生類似洞朗對峙事件的討論也不絕於耳。
觀察人士認為,2017年,中印兩國關係進入低谷。儘管兩國於年底舉行了第20輪邊界談判,但嚴重的互信缺失使得兩國之間的高層會談流於敷衍。中印雙方如果希望讓2018年成為兩國關係的轉折點,就需要發現新的共同利益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彼此間的信任。
中印低調處理
據《印度新快報》(New Indian Express)1月3日報導,印度軍隊和邊警與中方發生短暫對峙的地方是在阿魯納恰爾邦雅魯藏布江的轉彎處,中國筑路隊和軍人進入了印方實控線以內大約1公里的地方。印度軍人和邊警於12月28日接到邊民報警後趕到了現場,印方要求中國筑路隊退回中方控制線之後,並扣留了中方的兩臺推土機。
報導稱,來自不同的消息源關於雙方對峙情況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印軍到達現場與中方交涉後,中方筑路隊退回了本方實控線,對峙結束;另一種說法是中方仍滯留當地,繼續與印方交涉被扣推土機的事宜,更多的中國軍人隨後趕到,對峙一直持續到發稿時尚未結束。
然而,中印官方似乎都想低調處理這次事件。《印度教徒報》(The Hindu)援引一位未具姓名的印度軍方人士說法:「現場沒有發生對峙,整個事件中,印度軍隊和中國軍隊沒有直接接觸。」另一位軍方消息人士則表示:「這個問題正在通過兩國已建立的協調機制來解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時說,並不清楚這一事件,但他表示:「在邊界問題上,我們的立場是明確的,而且是一貫的,我們從來沒有承認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的存在」。
印度也在修橋修路
實際上,在中印邊境地區大興土木的不僅是中國一方,印度也在緊鑼密鼓地加強道路、橋樑、隧道的施工進程。去年5月,印度在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中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上修建的最長大橋全線貫通,莫迪總理親自出席了剪綵儀式。印度媒體稱,這條長達9.15公里的公路橋耗時6年時間建成,距離中國邊境(中方實控線)不到100公里,可以承載重型坦克,是連接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與阿魯納恰爾邦的重要戰略性橋樑。
印度內政部次長日吉具(Khiren Rijiju)當時對媒體表示:「由於中國越來越具侵略性,我們是時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來保護我們的領土了。」
而中國外交部則對印度在爭議地區建設橋樑發出了警告,「我們希望印度在與中國最終解決邊界問題之前,採取謹慎和克制的態度,共同控制爭端,維護邊界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此外,印度媒體還報導,在洞朗對峙之後,印度計畫在中印邊境地區修筑了一條沿著印方實控線的新公路,從靠近不丹的達旺(Tawang)一直修到印緬邊境。今年1月4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 news)報導了印度將在克什米爾地區建造一條長達14公里的道路隧道,以加強向中印邊境地區的印度駐軍提供補給,並加快邊境地區與印控克什米爾的經濟整合。
前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印記者包米克(Subir Bhaumik)撰文指出:這些動作「代表了印度軍方思維方式的轉變。在此之前,印度軍方一直都反對在邊境地區修建道路,以防止一旦發生衝突時,中國軍隊可以利用這些道路,在印度境內快速推進。」他認為:「然而,這些道路可能會引發印度和中國之間新的緊張關係。」
中印關係展望
歲末年初,印度國內關注中印關係的人士紛紛撰文,總結過去一年中印之間衝突的結症,並展望新的一年裡雙方應該如何修繕彼此之間的關係。然而,發生在邊境地區的摩擦事件卻讓印度人驚呼,「洞朗對峙遠未結束」,「中國人終究不可相信」。
而雙方的「邊境衝突」竟然擴展到了北美地區。近來,北美的印度裔人士發現在文具品商店以及大型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裡銷售的中國產地球儀上,藏南地區被劃入了中國版圖,克什米爾地區也未被劃入印度,而是標以「獨立」的爭議地區。加拿大和美國的印裔人士紛紛在推特(Twitter)上將地球儀的照片推送給印度外長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並呼籲印度政府出面,要求相關商家將這些地球儀下架。
倫敦國王學院教授、新德里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潘特(Harsh V. Pant)在《印度教徒報》上撰文指出:「既然兩國都希望修復在過去幾年中對雙邊關係的損害,那麼,這些希望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就不太可能有實際的效用。 兩國需要找到共同的基礎,認真投入,才能取得一些切實的成果。新德里和北京都面臨著新的現實 ---- 對於印度來說,中國在自己的附近崛起成為大國,這是過去沒有遇到過的挑戰。就北京而言,它也正面臨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新德里,一個願意挑戰中國的印度。洞朗危機代表了中國非常想針對印度施加影響,也同時代表了新德里絕不再向中國退讓一寸土地的決心。」
潘特在文章中警告道:「舊的程式和原則似乎已經失去了實用價值(兩國關係需要尋找新的切入點),否則,中國會繼續加強在洞朗的軍力,而印度似乎也決心抵抗下去,另一次類似洞朗的事件就離此不遠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