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門口的黑色的忠孝大字(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8年2月1日訊】中國政府對藝術作品極其嚴厲的審查制度,對言論自由空間的一再打壓,使中國電影再也不能像韓國電影那樣出現關注社會現實,批評社會醜惡,促成社會改造的有影響力的良心之作。中國有良知的藝術家和電影人如果用電影藝術表達對社會的情懷,發表自己的聲音,只能用一些隱晦的藝術手法來處理,比如隱喻。
在政治環境特殊的國度,也只有中國的電影人還能夠運用這樣一種令人費解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燒腦的藝術手法。典型的如姜文的《讓子彈飛》,馮小剛的諸多作品,國師張藝謀有時候也狡黠的玩一把。當然,最近上映的電影《一個人的課堂》應該是運用隱喻最多和最好的。
孫海英主演的這部《一個人課堂》,本身就是對中國教育平權的隱喻。一個教師,一個學生,一個學校,在像演繹小品那樣各種無謂的折騰,最後歸於消失,實際上是中國6000萬留守兒童生存和學習社會現狀的呼籲和吶喊。
他們的故事離我的大國輝煌,離厲害了我的國那麼遙遠,那麼遙不可及。影片中唯一的學生明明,和爆紅的冰花男孩年齡、長相那麼相像,卻沒有他一夜爆紅後的幸運;明明的家庭也和甘肅自殺的楊改蘭的的家庭境況如此相似,結局幾乎是殊途同歸,全家死的只剩下他一人。教育,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在號稱世界第二經濟體的中國,在一路一帶大撒幣的中國,在準備領導全球的中國,卻存在著遠超非洲的貧困兒童貧困學生。電影的控訴無聲無息,卻又那麼撞擊著每個觀眾的心扉。讓人聯想,讓人憤怒!
這個辦了50年的學校,究竟灌輸了些什麼?學生學習了什麼?影片鏡頭一再做了提示:學校門口的黑色的忠孝大字,門口上方的祠堂匾額,告訴我們這是中國傳統封建腐朽文化的土壤,校院正中央矗立的紅旗,這是「紅」的內容。紅和黑,封建餘孽與文革餘毒,沒有任何現代社會現代文明氣息。這裡完全被現代智能化社會拋棄,在落後偏僻農耕社會的孩子,仍然喝著狼奶。
電影最用心良苦的地方應該是學生至始至終沒有佩戴的紅領巾,這是每個小學生必須帶的,即使你吃不上飯,買不起書本。教室內普遍需要張貼的紅色標語口號和各種洗腦的守則,這也是再偏僻的學校所必須配備的,這裡基本沒有設置,這無疑需要電影製作人超人的道德潔癖和勇氣。
更令人欽佩的是,影片中有幾處學生朗讀的課文,編導為此做了精心的安排,選用的是幾個讚美平等、尊重、愛心的片段和孟子的一段古文,這大概是電影製作人抓住這幾個橋段表達其救贖社會,呼喚良知,培育公民社會的重要心路,同時又要逃避魔鬼般審查所能做的最大限度的抗爭了。有這些,作為一個希望民族覺醒進步觀眾,應該會有所領悟,也正因為此,這部電影應該稱得上良心之作了!
影片中最大的隱喻和鞭笞在結尾,簡直是慘不忍睹的黑色幽默:一個當了36年農村教師的宋文化,做起了市政工程的維修人員。他在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的地底下,在縱橫交錯的下水管道裡清淤,這是人間的最底層,漆黑昏暗,臭氣熏天,是名副其實的臭老九。他已經老了,永世不得翻身了。
影片中還有一個似乎可有可無的村長,他是城管、警察、朝陽大媽的隱喻:他不多的鏡頭,貌似忠厚淳樸,但是對教師的權益受到踐踏從不爭取抗爭,而是安撫維穩,在教委劉主任找宋文化談話時他突然變為上級領導的打手和幫凶,露出了防暴警察和城管的凶相,村幹部本質是幹部,是整個權貴利益集團利益鏈中的一環,專制與愚昧,法制與良知,在這裡仍然渾渾噩噩,沒有盡頭。
影片中的主旋律就是升國旗唱國歌,但是國旗是陳舊的,從來沒有展開過,猶如沉睡不醒的村莊,國歌唱的那麼悲傷不平,多次唱的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種哭腔憤懣,,太像那些集體上訪的民辦老師,那些列隊上訪的老兵和那些嗚嗚泱泱的失地農民在絕望的維權中所唱的那樣!
一個人的課堂,最後在影片中消失,但是冰花男孩冰花女孩卻不斷出現,楊改蘭似的故事經常上演,6000萬留守兒童不知走向何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