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年度最重磅投資報告:巴菲特致股東信
原文標題:解讀年度最重磅投資報告——巴菲特股東信


2月24日,巴菲特第53封致股東的信發布。(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2月27日訊】2月24日,巴菲特第53封致股東的信發布,這是備受全球投資者矚目的一封年度最重要的投資報告。

信中最有趣的一個故事,是巴菲特以一人之力挑戰了整個華爾街。他在2007年的時候和華爾街打了一個賭,雙方約定,華爾街派出最頂級的對沖基金經理,來挑戰標準普爾500指數——這麼一個沒有人主動管理的代表市場平均水平的平庸對手。

這個賭的期限是10年,巴菲特賭華爾街輸。2018年度股東信正好揭曉答案:沒有一個參與的基金戰勝標普500指數!巴菲特贏了。

華爾街頂級的對沖基金們作為整體,在10年內,只取得了平均2.96%的年複合回報率。而平淡無奇的標普500指數年複合增長達到8.5%。

那麼,為什麼代表華爾街最高水平的200多位精英對沖基金經理竟然慘敗,最後鎩羽而歸呢?

這個賭局,其實裡面既有大智慧又有小聰明。巴菲特聰明在於,他打這個賭,並沒有讓華爾街選出最頂尖的五隻基金,而是選了五隻超大型的對沖母基金。

這些母基金既不買股票也不買債券,而是大量投資其他的子基金,這些子基金轉而可能又投了別的基金和別的股權或者債券。因此,這五個母基金,從某種程度來講幾乎就代表了市場整體。

既然整體最好的水平就是標普指數那每年8.5%,可是對沖基金不像指數幾乎免費,它有管理費、佣金手續費還有衝擊成本,把這些成本扣掉,結果是必然比8.5%要低的,所以從本質上,這是一個巴菲特根本不會輸的賭局。

主動管理者從整體來看,由於成本的存在,必然跑輸指數,但是這是從整體的角度。具體來講,有個別個案和優秀的投資者能跑贏市場整體,巴菲特作為一個個案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二個原因,在10年的賭局中,參與其中的200多名對沖基金經理,做出了數萬次的買賣決定。假如每一個決定從概率上正確錯誤都是五五開,那麼上萬次的決策從數學上是近乎於零的一個期望值。

當然,投資經理的成功率肯定不止50%這麼低,但是大量決策依然還是極大削弱了最終的結果。這給我們的投資啟示是:一個好的投資,一定是越簡單越好,決策越多,結果越差。

此外,大家普遍比較關心的是巴菲特的秘訣到底是什麼,你別光說代碼,股東信裡都有,關鍵是方法呢?

巴菲特非常坦率的披露了,一共有五個重要原則:

1.持久的競爭優勢

2.高水平的管理層

3.優秀的有形資產回報率

4.內生成長性

5.公平價格、合理估值

持久的競爭優勢,是指一家公司做生意是否有獨到之處,是否能做到一些競爭對手完全做不到的事情?很多公司有護城河,比如騰訊阿里有網路效應、銀行保險有牌照效應、可樂有品牌、化工廠有規模優勢低成本結構。

但是核心問題是,這些優勢在下一個五年、十年還存在嗎,它是否真的能長久存在?由於投資者的回報取決於企業未來的增長,因此競爭優勢的在未來的持續是投資者需要首先考慮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高水平的管理層,顯然不是說CEO收購越多越好,巴菲特在股東信裡把美國的CEO們集體調侃了一番,說他們就像青少年的戀愛衝動一樣,不停的收購,然後把資產價格抬到天上,以至於巴菲特都買不起了。

他當然不會買不起,只是說評價管理層不是看他買了多少東西,而是要看管理層是否有跳出路徑依賴,擺脫習慣的力量。收購衝動,做大事業版圖,然而卻浪費了很多額外的資金,就是一種典型的CEO式習慣。

優秀的有形資產回報率,巴菲特更喜歡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資產,比如現金、股權、廠房、生產線,哪怕伺服器這些都算。但是比如說商譽、商標、人力資本,這些東西都太虛,有形的資產創造的價值可能未必高,但是它可靠,不容易出錯。

內生成長性,這是與並購式成長相對應的。過去幾年,中國的創業板在15年牛市有錢了,大量外延式併購,就是上面說的「談戀愛式衝動」,買了一堆東西。但是今天都看到資產減值,商譽減值,後遺症統統暴露。還是回到初心,基於產量擴大,產品價格提高,這才是靠譜的內生增長。

公平價格、合理估值,這一條障礙攔截了無數滿足上面四個條件的潛在投資標的,巴菲特賬面超過1,100億美元在放長假,那些不夠卓越的公司都被CEO們開出了卓越的價格,所以巴菲特能忍住有錢不花,這也是投資中最基本的紀律,也是一場終生的偉大修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許樹澤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