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走了(組圖)

 2018-03-15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走了
黑洞(圖: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8年3月15日訊】2018年3月14日,據英國多家媒體報導,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家人已經確認了這一消息。

這一天,正好是愛因斯坦139歲冥誕。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生於1942年1月8日,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著有《時間簡史》等書。

終其一生,霍金一直致力於黑洞研究,以及對大眾讀者的科學傳播工作。

2016年4月12日,霍金開通微博,總共發出了20條微博。2017年11月24日,霍金的最後一條微博是寫給中國的千禧一代的:「我希望,當你們追求科學以及其他創意時,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續下去。」

霍金去世以後,他的學術研究和成就勢必會被重新檢討。有一種說法,說霍金其實沒有那麼高的成就,是他的病讓他成名。事實是這樣嗎?

對霍金的推崇是言過其實嗎?部分上是的。

首先嘗試總結一下霍金的貢獻。

科學方面,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他主要有兩個貢獻:奇點定理(1970)與霍金輻射(1974)。

霍金的主要工作都做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黑洞研究大發展時期,霍金(與G. Ellis)的專著《時空的大尺度結構》(1973)也成書於這一時期。霍金的早期工作是當時引力與黑洞領域非常重要的進展,對這一領域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還談不上最重大(更談不上偉大)。

相較於前面提到的兩個貢獻,霍金被引用最多的工作可能是「貝肯斯坦—霍金熵」公式,但很可惜,這個工作不是霍金先做出來的。

而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30多年時間裏,引力與黑洞領域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霍金的貢獻可以位列其中,但是並不是唯一和最重大的。

另一個例子是宇宙學。雖然公眾對霍金的印象是霍金在研究宇宙,但有趣的是,如今專業的宇宙學研究論文裡幾乎不會出現霍金的名字。

至於霍金的《時空的大尺度結構》,雖然這本書在專業領域名氣很大,但是今天做引力和宇宙學研究的人可能大部分都沒看過,因為他們有別的好得多的參考書籍。

在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走了
霍金(圖:Imagem Google)

作為一位76歲的老人(霍金生於1942年),霍金晚年仍然在搞科研。但是和所有已經功成名就的大科學家一樣,科研基本上止於姿態,對主流科學界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科普方面,霍金作為當代理論物理的代言人,對於在公眾面前宣傳理論物理的作用是極大的。這一點應該無人能出其右。

霍金在科學界的名氣一部分也來自於從科普到科學的「出口轉內銷」。霍金在公眾眼裡的巨大名氣當然算是他對物理學(甚至科學)的貢獻,至少一些少年因為受到霍金感召而報考了物理系。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過各國政府是否因為霍金「大使」而增加物理學研究的經費。

霍金在學術界的名氣是與其貢獻相稱的。他的理性的同行們將霍金視為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引力和黑洞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眾多學者之一,而並沒有把他擺在諸如牛頓、愛因斯坦,甚至費曼的位置上。

至於霍金在公眾面前的名氣則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其一方面來自其研究領域的普遍吸引力——你很難找到比諸如時空、宇宙這樣更吸引大眾的主題了,何況還可以拿愛因斯坦打廣告;一定程度上也是劍橋大學霍金團隊以及出版商的運作,否則你很難理解為何一個科普作家被包裝成了「偉大」的科學明星。

當然,作為一位大半生困在輪椅上的人,霍金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科研和寫作,與命運抗爭,這種精神或許稱得上偉大。

將霍金視為當代愛因斯坦顯然是言過其實的,但是簡單地說霍金名不副實也是不負責任的。名氣這個東西本來就是主觀和人為的。

2018年3月14日,霍金走了。不要悲傷,他只是掉到蟲洞裡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