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開設「後院食堂」,風險比想像中的大。(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8月7日訊】中國人聰明又勤勞,不少老人來到美國後,看到兒女們在「前方」辛苦打拼,就想著在「後院」配合,開灶做飯,既讓附近華裔居民可以享受到各式家鄉美,安慰一下離鄉背井移民的「中國胃」,同時還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卻不想這樣做後果可能很嚴重。有一對年輕夫婦,妻子的媽媽因為在家做點餃子賣,結果被舉報了,為了幫媽媽交罰款,她們不得不把剛剛買的房子賣掉,拿回首付交了罰款……辛辛苦苦買來的新房子就這樣賠了。
「後院廚師」:老來不想閑著
有海外中文媒體記者採訪了一些「後院做飯」的老人。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從天津移民來的王姐,擅長做餃子、包子。王姐說在洛杉磯時,她兒媳婦生孩子,自己閑在家無事可做,於是包餃子、包子賣,沒想到很多人愛吃,很多回頭客,甚至有時教會也來訂餐。王姐表示:「別說,收入還是可以的。」
王姐還舉例說,有次教會頭天晚上說要訂100個包子、第二天10點來取。對於這樣的「大單」,王姐顯得很輕鬆,「我可不是做餐廳的,就是做家務習慣了,這點活兒,簡單。」後來子女怕王姐累,都不想她繼續做,也搬家去了外州,但王姐說,還在繼續,「如果有人需要,就包點。」
包子(圖片來源:Pixabay)
在接受採訪時,王姐曾很自然地說到一句:「家裡做的乾淨……」在很多華人普遍概念裡,在家吃飯乾淨、放心、合口味還便宜。
李阿姨(化名)大約60多歲,看上去知書達理,一位很和藹的長輩。她說是先生在做,因為有段時間先生身體不好,不能上班,就靠手藝在家裡做酥餅、點心,外加牛、羊肉片等。「去年秋天才開始,今年他身體恢復一些,可以回去上班,酥餅這些就沒時間做了,太累太麻煩,肉片、牛肚繼續供應。我兒子他們都上班,平時幫著回微信定上門取貨的時間;我在家帶孫子,可能出門走走或買菜,約好時間就在家等著。」涮肉片、吃火鍋,是華裔們普遍的愛,有的客人甚至願意開車來回一個多小時,一下子就買很多,回去再分給周圍需要的朋友們。
開「後院食堂」:風險大 三思而後行
華裔社區這種家庭自產,通過微信、電話、簡訊等方式直接自銷的方式,非常普遍,引起關注。《洛杉磯時報》曾專題報導此類現象,並提醒注意,但凡含肉類的食品,按照加州法律,私下交易是違法的。衛生局對於此類事件也並不手軟。
華人想開「家庭食堂」,一定要先按規定拿執照。(圖片來源:Pixabay)
報導引述據一位有執照、專門給餐廳供應北方麵點的師傅介紹,做「家庭食堂」的一般都做不長久,一方面大多是老人閑來做著玩,收入有限;另一方面營業執照很難申請,「在家里根本拿不到執照,被查到還要被罰款。」
她還說起不少被罰的事情:如一個老人來美國幫著帶孫子,看沒啥事兒可做,就在家做一些食物賣。後來,衛生局有人釣魚執法,說來買食物,並讓老人在盒子上寫上名字,說是定了幾家的東西,怕記混。當然,這個盒子成了後來的證據。
還有在Facebook或微信上,賣家裡做的食物,有衛生局官員買了一些,然後買的食物和Facebook上的下單就成了後來的證據。
另外,還有一對年輕小夫妻,妻子的媽媽從北京來美國幫忙看初生孫子,有多餘時間在家裡賣水餃,結果被別人舉報了。她女兒說,為了幫媽媽交罰款,她們不得不把剛剛買的房子賣掉,拿回首付款幫媽媽交罰款。
據加州法律規定,加州允許一些小規模的商家在家庭廚房準備食物並售賣。但2013年生效的加州家庭制食品法案(California Homemade Food Act)種,對果醬類、麵食和甜點類(例如乳脂軟糖和放了添加物的爆米花)的食品安全要求很嚴格。雖然上述品類很少出現在中國食品中,但像肉類這種更容易導致食源性疾病的食品是明確禁止的。」
雖然在「後院」做做飯,既能讓不想老閑著的華人老人發揮余熱,還可以讓那些老饞著正宗家鄉口味的華人解解饞,但在開「後院食堂」之前,最好對當地相關法規先瞭解清楚,按照規定辦事,就可以做得開心也做得放心了。
責任編輯: 張海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