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為什麼馬雲說中國製造業的痛苦將遠超想像?(圖)

 2018-09-24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最近,馬雲可以說是中國各大媒體的頭條焦點人物,從他傳位張勇,在2018年9月17日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雲又是語出驚人,發出了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製造業面臨的痛苦將會遠遠超過今天的想像的論斷,此論斷一出立馬引發了大家的廣泛討論,難不成中國製造業的寒冬真的來了?
馬雲可以說是中國各大媒體的頭條焦點人物。(圖片來源:Wang He/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9月24日訊】最近,馬雲可以說是中國各大媒體的頭條焦點人物,從他傳位張勇,在2018年9月17日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雲又是語出驚人,發出了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製造業面臨的痛苦將會遠遠超過今天的想像的論斷,此論斷一出立馬引發了大家的廣泛討論,難不成中國製造業的寒冬真的來了?

一、馬雲的製造業痛苦論

馬雲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表示,機器一定比人更聰明;現在的大部分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是披著互金的外衣在做非法金融服務;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製造業面臨的痛苦將會遠遠超過今天的想像。企業如果不能從規模化、標準化向個性化和智慧化轉型,將很難生存下去。未來成功的製造業一定是用好智能技術的企業,因為不會用智能技術的企業,將全部進入失敗領域。

這樣的論斷似乎有些太武斷了,中國作為全世界的製造業工廠,這樣說中國製造真的合適嗎?我們在對馬雲的論斷進行判斷的時候,不妨從全世界製造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馬雲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

我們把時間線推到世界工業革命之前,早在工業革命之前,由於生產能力的限制,特別是能源的限制,工業製造只能侷限於小規模製造,比如說以家庭作坊形式的手工製造,以及以風力、水力、牲畜力為核心的小規模製造,全世界都在一個小生產的環境中。

但是,當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時候,以煤炭驅動的蒸汽機成為了全世界工業的主要能源,這個時候終於不用侷限於動力簡單的小生產了,而是分工明確的機械化大生產開始出現,全世界都進入了工業革命的浪潮之中,在機械化的工作當中,人類的生產組織形式開始發生了改變,以流水線模式的生產開始明確,人類的生產力再次上了一個台階。

然而,在工業文明當中,人類逐漸被工業異化成為了龐大工業體系的一部分,大家依托於工業流水線生產,讓自己成為了工業流水線的一部分,當時世界著名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以一出《摩登時代》講述了這樣的工業生產體系。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的工業生產體系竟然維持了整整兩百年,雖然其中伴隨著三次科技革命,有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但是我們看到的是無論是流水線的生產方式,還是機械化大生產的分工體系,依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只是工業製造業不斷地向著人力資本更加便宜的地方轉移。

從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歐洲逐漸轉移到了美國,從美國轉移到了東亞的日本、韓國,從日本、韓國轉移到了東南亞,再從東南亞轉移到了中國,乃至於現在又開始由中國轉移到了南亞和非洲,然而工業製造業的本質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其本質就是不斷追求更低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要素成本,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規模經濟水平,這就是傳統生產製造業的邏輯根源。

二、為什麼說傳統製造業的寒冬一定會來?

所以,當馬雲發出「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製造業面臨的痛苦將會遠遠超過今天的想像」的時候,不得不說馬雲其實判斷的非常正確,縱觀中國製造業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從改革開放以來,在珠三角地區形成了三來一補的出口導向性製造業體系,在長三角地區形成了勞動力、資源密集型生產製造業體系,這兩者的不同其實也只是因為兩者的發展時間有一定的差異,本質並無二致。

這些企業的成功,企業家的致富,其實讓企業在生產經營當中形成了經濟學上所謂的路徑依賴,企業家總是會採用自己之前成功的方式進行生產,除非這個方式被徹底的打破。最近幾年,由於中國人口紅利的不斷衰退,中國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斷提升,其實中國製造業企業已經陷入了一個進退維谷的境地。

一方面,由於中國製造業的長期以來對於低成本勞動力、低成本資源、低成本土地的嚴重依賴,導致了技術附加值和產業附加值相當低,一直處於微笑曲線的低端。

另一方面,由於正式由於這種依賴,導致了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利潤極為微薄,任何一個小小的風吹草動就有可能,讓製造業企業陷入困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家寧願去投資買房,也不願意進行實體企業生產製造的根本原因。

然而,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的消費者其實已經逐漸清醒並且實現了需求升級,消費者逐漸向著更加個性化的方向轉移,做規模化千篇一律的生產產品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改變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與此同時,由於物聯網的發展,計算機算力的不斷提升,人工智慧的不斷演進,一個改變製造業的可能性開始出現,網際網路正在從影響消費領域向影響製造領域轉變。

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現階段依靠低廉成本所推動的以流水線超大規模化生產為基礎的中國傳統製造業必然會面臨寒冬,一方面,不斷推高的成本所帶來的利潤不斷下降,另一方面,不斷難以滿足的市場需求,所帶來的倒逼轉型。

其實,無論富士康的上市公司工業富聯有沒有偽造概念,但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個性化、定制化的製造業,製造業正在由我們傳統所習慣的B2C向C2B轉變,原先工作在網際網路公司中的程序員、計算機演算法專家等等都不再僅僅侷限於網際網路公司,而是逐漸地深入工業網際網路企業,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計算提供智力支持,給工業編寫代碼,這樣的代碼讓生產可以直接用人工智慧化的工業機器人來完成,再配合3D列印技術,很多我們原先想都不能想的定制產品就這麼被設計製造出來。

但是,這樣的技術要求的是完全網際網路化、人工智慧化的製造業體系,而傳統製造業如果不去主動改變,必然迎接他們的會是更加凜冽的寒冬,這一點估計毋庸置疑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