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接近3%的時候,貨幣政策不太可能放的太鬆。(圖片來源:)
【看中國2019年9月13日訊】最近,中國國家統計局和央行分別公布了8月份的經濟數據,先從統計局方面來說,8月份物價水平是2.8%,與上個月持平,但是要高於市場預期,大家普遍猜測,8月份物價在2.6%合適,這個數據一公布,股市的6連陽也就結束了,因為大家還是覺得,物價高燒不退,中國央行必然有所警覺,歷史經驗表明,CPI接近3%的時候,貨幣政策不太可能放的太鬆。所以對於本月底的降息,期望度有所下降。
但其實我們從分類項裡可以看到,物價這塊還是由食品價格推動的。8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0%,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93個百分點。在食品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豬肉,豬肉價格同比上漲46.7%,漲幅比上月擴大19.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跟去年同期比,豬肉價格貴了一半,另外,鮮果價格同比上漲24.0%,牛肉、羊肉和雞肉價格同比漲幅在11.6%-12.5%之間。
也就說這些肉類和蔬菜水果拉高了CPI,有人專門測算,如果刨除這幾類的影響,那麼核心的CPI可能只有1.5%左右,現在不但沒有通脹風險甚至還有通縮風險。而且從核心CPI的同比數據來看,已經是一個相當低的低位。
但其實我們看到,鮮果價格的漲幅已經開始在回落了,而且今年豬肉的漲幅,主要是由於去年非洲豬瘟的低基數造成的,也就是說去年價格過低,所以造成了巨大的反差。這才讓物價顯得特別的高。
那麼今年豬肉和鮮果都貴,也就是基數上去了,到明年這時候,物價其實就很難再漲了。這就好比有個段子,武大郎對武松說,西門慶前年來咱家100多次,去年來咱家200多次,同比增長100%,但是到了今年,他一共來了300多次,同比只增長了50%,所以同比數據回落,他顯然是開始怕我了。這個段子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統計數據的誤區,有的時候並非是增長本身的問題,而是基數的問題。去年豬肉太便宜,這就造成了今年豬肉漲幅太多,拉升CPI,但無論明年豬肉價格是否下降,他即使越來越貴,那麼只要是基數上來了,其實同比數據,也不會這麼大漲了。食品的同比數據遏制住了,CPI自然就下來了。
所以央行應該看到數字背後的邏輯,而且也更應該知道,豬肉和鮮果這些東西是由供應決定的價格,貨幣政策的關係其實不大,即便央行現在加息緊縮,這塊價格也肯定下不來。所以不如放任不管,把這塊任務交給其他的部門去解決,與其緊縮貨幣,還不如寬鬆貨幣,然後通過貨幣購買專項債,再去大幅給豬肉養殖和水果種植部門減稅、補貼,甚至直接給外貿部門補貼,讓他們多進口,通過寬鬆,帶動進口和生產,從而平抑物價,這才是正經的出路。
而如果緊縮,反而效果並不好,養殖戶和水果種植戶得不到更多貸款,也沒有生產積極性,那麼其實反而不利於供給增加。而且央行加息,大家收入下降,但是也未必就不吃豬肉和水果了,因為這種食品足夠剛性。大家只會降低其他方面的消費,所以會讓實體經濟其他部門進一步陷入通縮。而食品部門,價格肯定是最後才會受到影響。
這點其實我們從PPI上面,能看到更加明顯的表象,PPI已經出現了同比下降0.8%,是的你沒聽錯,是同比下降,也就是工業品出廠價格已經是比去年下降了,說明什麼,說明工業品根本就沒人要了,大家對於未來沒有信心,所以傾向於停工不生產,或者大幅縮減生產,之所以沒信心,就是因為害怕生產出來也賣不掉。而且PPI的跌幅還在擴大,這其實已經是在報警了。
另外,央行昨天的數據也反應,8月M1增長3.4%,M2增長8.2%,都比之前改善不大,非金融企業貸款增長10.7%,也跟之前持平,融資結構依然較差,民營企業淨融資為-217億,改善幅度遠低於國有企業,所以綜合來看,經濟的根基依然較差,足以證明當前的貨幣環境,並不能起到太大的改善作用。
所以如果要讓經濟復甦,就要讓貨幣寬鬆一點,那麼有必要在月底的時候,通過MLF引導貸款報價利率繼續下行,向市場釋放更多的信號。現在我們必須要把貨幣通道打開,不要受到物價因素的干擾。央行的貨幣政策影響不了母豬,只能影響到經濟中人的行為,所以用貨幣政策解決豬肉和水果的問題是完全錯誤的。希望央行有這個定力。
昨天,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也發出了同樣觀點,他也說該降息了,實際核心物價已經開始通縮,我對這位任首席沒什麼好感,他當年喊拿著黨章衝進股市,害了不少人,之後又為地產商站臺,不負責任的說2018年是新週期的起點,又害人不淺。雖然他的目的可能跟我們不一樣,他更多的是為地產商爭取生存空間,而我們是希望經濟真的能夠企穩復甦,但是殊途同歸。希望央行千萬不要被週期性的物價所誤導。那樣恐怕要走不少的彎路。4月份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出現過誤判,貨幣推動過早停手,讓社融和社消都中斷了,這就為下半年的調控難度增加,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