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業生變 銀行的鐵飯碗漏了!(圖)
銀行賺走了上市公司所有利潤的一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9月18日訊】之前我們一直在吐槽,銀行賺走了上市公司所有利潤的一半,他的業績依舊非常好,銀行成為了經濟中爭奪利益重要的一環,銀行利潤特別好的時候,往往預示著經濟表現不佳。製造業生存艱難。於是有很多人都開始羨慕在銀行工作的小夥伴,看來銀行還是個鐵飯碗,旱澇保收,經濟不好也影響不到銀行。但是這個想法顯然是天真了。
中國基金報就扒出來,銀行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大減員,15家上市銀行,除了浦發行和浙商行,其他銀行員工數量均有下降。像農行和工行減員人數達到萬人,佔總員工數量的2%以上,而且這還不是全部,有些員工則被要求強制轉崗,比如農行有1.46萬名櫃員,被轉到了營銷服務類的崗位。這些員工的收入結構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原來那種死工資將被打破,後面更多的以績效為主。估計這其中很多人都很難適應新的崗位變化。主動離職可能不會太少。
當然,銀行並非是只出不進,他們也在拚命的招人,主要是招收大量的IT人才,對於銀行系統進行IT改造,並且推出各種各樣的智能科技產品,現在我們去銀行的營業網點,你會發現櫃員越來越少。連退休的老頭老太太,哪怕你只會用存摺,都要去機器上,自己取工資打單子。儘可能的減少窗口服務。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現在基本上都靠手機銀行解決了,再加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攻城略地,現金需求越來越少。現在去銀行的次數,還沒有去醫院頻繁。既然需求量大幅的降低了,那麼自然原來的櫃員也就會被大量減員調崗。
而且恐怕不光是櫃員,傳統營銷人員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現在銀行理財和一些產品發售也大多通過線上獲客了,所以原來的營業網點銷售模式並不適用了,現在銀行更加註重流量運營,有流量產品就不難賣,而線下營銷,由於連人都沒有多少了,所以自然也就意義不大了。
所以這就是金融科技帶來的變化,讓一大堆傳統崗位被機器和數據所取代,而另一些新興崗位產生,從總體來看,好像半年減員2%並不算是特別嚴重,而且銀行的總體薪資支出還在增加,說明員工收入也在增長,但是如果放在個體身上,就是滅頂之災,你原來只會幹櫃員,讓你去轉到網際網路運營,你幹不了,完成不了任務也就拿不到收入。所以這就是逼著你離職。雖然創造了新的崗位,但是卻不會是那些被減員者。
其實不光是銀行,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推廣ETC,每個高速公路的入口處,ETC收費也佔據了絕大多數,這大大增加了汽車通過的效率,降低了進出口的擁堵狀況。但是這也同樣意味著,高速公路的收費員,可能會被大量精簡,原來一個道口,三班倒得準備20幾個收費員才能應付,現在只開一個收費口,大概留下3-5人就足以應付,於是這就意味著80%的員工都將失去原來的工作。這也是科技進步的結果,整理數據,做ETC升級維護的崗位肯定增加了人,而且這些人的收入還很高,但是這些工程師和原來的收費員也是完全不同的兩群人,工程師的就業崗位增加,而收費員的就業崗位減少。
所以,大家不要總是在說,什麼工業革命之後,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讓一些農民都變成了工人,並沒有造成失業,反而變成了充分就業,那都是幾百年前的事了,當時的機器複雜程度跟現在遠遠沒法比較,紡織機稍加培訓,一個女工就可以上崗,但是現在你再怎麼培訓,也不太可能短期內得到一個工程師和程序員。所以企業肯定會換人,即使給你機會,你無法適應新崗位的變化,也會主動的離開。
而更殘酷的事實是,以前體力工作崗位很多,你可以輕鬆的找到新的工作,但是現在機器已經無孔不入,留給你的工作空間越來越少。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你說我不在高速公路干了,可以去超市當收銀員,但問題是現在超市可能很快也不需要太多的收銀員了,用不了多久估計自動結賬技術就會出來。
所以我們總說適者生存,現在這個社會變化的太快了,想想5年前,你還完全沒有這些危機,但是短短這麼幾年時間,卻變得危機四伏,很多崗位都已經不再是鐵飯碗,即使公司不裁撤,也會被要求轉崗,新的崗位能不能適應,這個就很難說了。而且現在高知高薪的一些職業,比如醫生,律師這些可能未來也會受到衝擊。
而我們的應對之道其實只有不斷的學習,要從現在起就打破鐵飯碗金飯碗的思想,沒什麼工作再是穩定的。越是動盪的工作,每天都讓你絞盡腦汁的工作,其實反而會更加穩定一些,相反每天都很舒服的工作,則會越來越危險。所以我們必須盡快跳出舒適區,迎接新的挑戰。讓自己在溫水裡泡久了,你就很難再跳的出來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