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術就是通過人的面相、五官等來推測其一生的吉凶、禍福。(圖片來源:靈匣網)
陳希夷,名摶,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宋初隱士,著名的道家人士、養生家。他留下一篇傳世之作,名《心相篇》,清代大臣、思想家陳宏謀將其輯錄在其編撰的《五種遺規》之《訓俗遺規》中。陳宏謀為此還寫了一段敘述。
本文為讀者介紹陳宏謀在《訓俗遺規》中的論述和其收錄的陳希夷之《心相篇》。
(一)陳宏謀:相從心生,以心為相
陳宏謀認為「相從心生」,內心的善惡能在外在的形體上體現出來,「形神本不相離,未有有諸內而不形諸外者」。他還引用了《尚書》《禮記》《孟子》中的經典名句。陳宏謀直接提出了「以心為相」,並例舉了北宋初年宰相範質及明朝文學家、思想家呂坤被人看相的事情。
陳宏謀說:「所謂相人的方法,就是通過人的面相、五官等來推測其一生的吉凶、禍福。這種方法有時能夠說中,這不僅僅是關乎術數的原因。人的肉體與靈魂本來就是不相離的,是一體的,從來沒有過有著這樣的內在精神卻表現出那樣的外在形體。現以『心相』命名此編,講述相從心生,心有善惡、有厚薄,而面相的吉凶好壞與這息息相關,不異於影子跟隨形體、聲音響應發聲。」
「推而廣之,《尚書》中說『惠迪吉,從逆凶』(遵循道的吉利,違背道的兇惡);《禮記》中說『德潤身,心廣體胖』(仁德可以滋潤、保養身體,胸懷寬廣則體貌安詳、舒泰),又說『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孟子所說的『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都是存心的好壞所致。」
「相的義理,在理而不在術。北宋範質範太傅,自做官後,也從未荒廢過學問。他說:從前有一個異人說,我將來必定會擔當大任。如果真像異人所說,但如果範質沒有學問,那他又憑什麼來擔當大任呢?這是質範因異人為他看相而自我反省,反觀內照,想要有所建樹,而不辜負外在表現出來的吉相啊。」
「曾有人為呂新吾(即呂坤)看相,說他面相吉祥,多表現出高貴。呂新吾說『我所憂慮的不在這啊。你應該相我的一顆心,要容得下天下的理;相我的兩肩,要擔得起天下的事;相我的兩腳,要踏得萬事安定。不然,我就有愧於我吉祥的面相了。』這就是直接以心為相,不聽憑術而聽憑理。」
「我曾經感慨士人脫離心而來求相,相辭說吉,就深以為喜,生起冀幸心,希望有意外的好運;相辭說凶,就抑鬱無聊,遇事生退悔心。相術這種有損無益的做法,已經很久了。」
「很高興這篇文章(指陳希夷的《心相篇》)足以破除當下世人的愚惑,而且有助於勸誡世人,所以特意輯錄並加以論述。人如果真能深明其中道理,那麼就可以相人,可以為人相,也可以自相了。而且可以不礙於何時何事,都可以作為相者來對待,即以此作為自我反省和觀察別人的準則。」
資料來源:(清)陳宏謀輯《五種遺規》之《訓俗遺規》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申思茗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