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古代叫什麼?某地方依舊保留這種古稱(組圖)


蘋果在古代叫什麼?現在一些地方依舊保留這種古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蘋果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水果,其在中國的栽種歷史也比較久了,根據一些史書的記載,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的上林苑中就曾栽培有蘋果。不過當時這種水果並不叫蘋果,其用途也不是食用,而是用作薰香衣裳等,或者是作為香囊。

中國的蘋果可以分為土生蘋果和外來的洋蘋果,土生蘋果被人們稱之為「柰」或者是「林檎」,根據李時珍書中所言,柰和林檎是一類二種,都可以算作是蘋果。而「蘋果」這個詞真正意義上出現是在明朝的萬曆年間,當時有一本名為群芳譜的農書,上面有「蘋果」的詞條,並對這種水果做出了詳盡的描述。

林檎一詞不光是在中國古代有,當年的日本因為受中國文化影響較深,所以在日語中也有「林檎」這種寫法,意思和中國一樣都是指蘋果。不過日語中的林檎一直被保留到現在依舊在使用,而中國則很少有地方還記得林檎這個古稱了。但這並不代表著林檎就消失了,在一些地區中也有人一直保留著林檎的說法。


「蘋果」一詞也是源自於梵語,是古印度佛經中的一種水果,最早被稱作是「頻婆」,後來就漸漸的變成蘋果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林檎以前在河北和山東等地廣泛種植,但是其產量少、而且不易儲存,所以當時的林檎是非常珍貴的,少有人能夠吃到。不過在清末之後,外國人就將西洋的蘋果樹引進中國了,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在民國之後林檎就漸漸的被洋蘋果取代了,所以現在市面上的蘋果都不能稱之為林檎,而是蘋果。

「林檎」就是古代的蘋果了,「林檎」這個詞還是非常有古韻的,和「蘋果」相比多了幾分歷史的感覺。「蘋果」一詞也是源自於梵語,是古印度佛經中的一種水果,最早被稱作是「頻婆」,後來就漸漸的變成蘋果了。

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蘋果原產於歐洲和中亞及中國新疆地區。哈薩克的阿拉木圖與新疆阿力麻裡有蘋果城的美譽。

蘋果在中國的栽培記錄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漢武帝時,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當時多用於薰香衣裳等,亦有置於床頭當香熏或置於衣服,最初作為香囊,較少食用。

但也有看法認為,林檎和柰是現在的沙果,曾被誤認為蘋果,真正意義上的蘋果是元朝時期從中亞地區傳入中國,當時只有在宮廷才可享用。


中國土生蘋果屬植物在古代又稱「柰」或「林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土生蘋果屬植物在古代又稱「柰」或「林檎」。李時珍說:「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為素柰,赤者為丹柰,青者為綠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圓者,其類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

中國土生的蘋果品種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東等地廣泛種植,其特點是產量少、果實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儲存,容易破損,因此價格昂貴,清朝時期北京旗人用其當作貢果。

清朝末年,美國人在山東煙臺等地引進西洋品種蘋果,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也在關東州的熊岳設立農業試驗基地,引進西洋蘋果並進行雜交改良。煙臺和大連也因此成為今日著名的蘋果產地。

民國時期以後,西洋品種蘋果逐漸在中國市場上佔據主要地位,中國土生品種蘋果逐漸被果農淘汰,種植範圍不斷縮小,最後僅河北省懷來地區有少量保存,但這些果樹也於1970年代前後在中國滅絕。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