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陶藝 話柴燒(組圖)


柴燒陶藝是近幾十年來臺灣所風行的陶瓷文化,介於傳統產業、工藝技術和現代藝術之間的藝術形式。(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stock)

因為愛喝茶也學泡茶,所以對於有關陶壺展就很有興趣,今天跟幾位同樣是泡茶的好友去參觀了一場柴燒陶藝與茶席聯展,也聽其中一位陶燒藝術家聊起柴燒。

原來在臺灣的桃園、新竹及苗栗,這3縣市是柴燒窯的重要地區,擁有許多技藝精湛的柴燒藝術家,這次特地在桃園展演中心一樓展場策辦「窯藝生姿2020桃竹苗柴燒陶藝與茶席聯展」,結合3縣市中19座窯場,和30位以柴燒為創作的陶藝家合作,展現桃竹苗區域的柴燒創作特色,讓民眾一飽眼福。


乍看平淡卻值得慢慢品味的陶壺與陶杯作品。(以下圖片芷微攝影)

柴燒陶藝是近幾十年來臺灣所風行的陶瓷文化,介於傳統產業、工藝技術和現代藝術之間的藝術形式,追求手作及自然,因此每件作品都具獨特特色。據其中一位藝術家表示,他的作品都圍繞著生活中的物品,比如家中的鍋碗瓢盆都是他創做的來源,他說自己創作是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這次的陶藝作品展是日常生活器物的一環,也可融合多元的文化表現,結合陶藝、茶藝、花藝、工藝、書畫、表演藝術等當代藝術文化。並以「茶席」的方式來呈現,最能展現多元活力的變化,我與好友更品嚐了這位陶藝家用自己作的陶壺泡的茶。


搭配作者的巧工,便造就了陶瓷柴燒之美。

也聽他介紹了柴燒這項技術是無法被複製的古老技藝。柴燒是綿延數千年的一門古老陶藝技術,在日本被發揚光大,臺灣也深受日本柴燒影響。而柴燒是將陶藝作品直接放入窯中,持續不斷地燃燒木柴提供熱量,也在自然間將木柴燃燒所產生的灰、煙落在陶瓷作品上,最後因高溫使「火、土、灰」產生物理及化學變化,在作品上產生出不同的「自然灰釉」和「火痕」等,做出的作品更加不可預測、獨特性更高,再搭配作者的巧工,便造就了陶瓷柴燒之美。也正因為柴燒出的作品不可預測,也讓作品成功率難預測。


生活藝術的展現。

柴燒最重要的便是火的控制,很多人會以為一直丟木材會使火變大,但其實不然,太多木材會讓火變小,反而達不了原本要的效果,火大小、流竄的方向除了跟木柴多寡、擺放、氣壓、窯的煙囪設計等有關,如果這一步驟失敗了,就前功盡棄了,除了在顧窯的時候要不眠不休的注意之外,結束之後更要封窯、持溫數天,讓作品冷卻維持最好的狀態,所以柴燒是非常考驗作者經驗、不能一蹴即成的藝術品。

他還說有一次,他的茶壺一次被訂了6支,可是當他的茶壺經過它手拉坯完成進行柴燒過程後,由於自己對於這次的柴燒作品的不滿意,到現在還不能出貨,客人還在等的他的茶壺呢!但是正因為他對作品的堅持,喜愛他作品的客人都願意耐心的等待。


這是陶藝與花藝作品的結合。

所以除了陶藝品本身的表現外,工藝困難度、創新度、砌型都是外人判斷作品價值的幾大要素,當然有些建立在主觀判斷上,不過不論外界如何評斷,對於作者來說都是最獨一無二及最珍貴的柴燒作品。

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粗淺認識而已,還有更多更深奧,在短時間是無法講述清楚的。今天真是收穫良多,讓我這個對柴燒是門外漢的,也能對柴燒有一點粗淺的了解。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