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制裁是紙老虎還是奪命符?(圖)
美國制裁對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7月31日,林鄭月娥出席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8月17日訊】大約在7月底的時候,正在哈佛大學攻讀數學博士的林約希,毫無徵兆的決定放棄來之不易的學業,僅僅在臉書上給自己的室友留下一句「家有急事」,便突然離開了美國。他甚至都來不及跟自己的房東退房。
英國籍的林約希並不算普通人。他的媽媽,叫做林鄭月娥。
美國財政部於8月7日公布11人制裁名單的時候,特首林鄭首當其衝。林鄭雲淡風輕的表示,美國的制裁「沒有道理和邏輯」,而她本人在美國沒有任何資產,亦不嚮往去美國。她甚至在自己的臉書上發文嘲諷美國,「我的訪美簽證……看來也可主動註銷了。」
但特首可能沒有想到,不止是簽證,連社交賬戶都要一起註銷。在制裁名單公布後短短數小時,兩大平臺——臉書和推特就先後宣布,為配合制裁,以「違反使用者合約」為由註銷制裁名單上的人員社交賬戶……
雖然,林鄭還可以發朋友圈,或者抖音和微博——如果她願意的話。
林約希突然離開美國,顯然與此密切相關。因為根據美國的制裁令,被制裁個人及直系親屬將不能入境美國及持有美國資產。與其別人勒令離開,自己走也許是更體麵點。
當然麻煩的不僅是林鄭。同樣在制裁名單上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也很苦惱。她與第二任丈夫潘樂陶共同持有香港上市公司安樂工程63%的股份,這家公司今年3月剛剛斥巨資收購紐約TEI電梯工程公司51%股權,成為TEI大股東。但現在制裁令卻有可能導致該公司無法在美國經營。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鄭若驊出身律師。也許早就有預感。2019年11月她在倫敦出席活動遭遇抗議,擁擠間她意外跌倒,左手骨折。惶恐間鄭若驊原想辭職,留倫敦治療,但最終被下令召回,赴京治療。
當然不是誰都恐懼。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就表示,為供川普(特朗普)總統有其資產可凍結,他會寄100美元給對方。
但實際上,被制裁的話,連這100美元都很難送出去——因為收也是違法的。
半個月前我在《蝴蝶效應:在港外資銀行憂懼制裁,開始清退官員賬戶》一文中提到過,美資銀行開頭後,其他銀行必然會跟進,包括國內銀行。果不其然,匯豐、渣打、花旗、星展銀行等相繼發表公開聲明,將無條件配合制裁。接著,昨天幾家中資銀行——中銀、建行、招行也宣布將配合制裁。
原來當外人靠不住的時候,自家人也很難靠得住。這點愛國的代價,我想是應該有覺悟承受的。畢竟鄭若驊說過,為國服務而受制裁也是一種光榮。截至2019年底,中國四大銀行持有美元資金規模達到了1.1萬億美元。為了幾個人,損失這麼大規模的美元渠道,顯然不太可能,再來幾波制裁名單也只能含淚照斬。
此前我已經寫過多篇文章談美國的制裁具體內容,但對於這些制裁的長久影響尚未談及。很多人認為,即便不讓使用銀行也沒什麼,大不了工資領回家放著嘛。那麼,美國的制裁是紙老虎還是奪命符?
美國的制裁名單叫做SDN名單,它有6大致命之處:
一是沒有期限。除非美國主動取消,所有制裁是永久性的;
二是制裁範圍廣。所有與美國有關的銀行、機構、組織,甚至包括我們平時使用的諸多日常軟體的公司——比如微軟、谷歌、蘋果、VISA以及臉書等,皆在執行範圍內;
三是無法轉移資產。即便是最基本的轉賬,只要所在金融機構涉及美元交易,都有可能觸發制裁;
四是無法進行第三方交易,如果利用第三方機構——比如我們熟悉的皮包公司、白手套之類的手段進行交易,一旦發現所有參與方都要被制裁;
五是不知情的參與者,一樣要同案並罰,沒有例外可講;
六是犯罪成本極高,違法者可能面臨20年以上的刑期,金融機構則會面臨動輒數十億的罰款……
作為一個現代人,衣食住行、社會保障、工作學習都根本離不開現代的金融系統、社交網路,離開這些,基本就像是個活死人。即便你可以在家挖個坑把錢都埋起來,但是很可能到爛成渣都用不上……
實際上,不要說在香港這樣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裡面,就是在內地的十八線小城市,要找一個完全不在乎制裁影響的有錢人,可能都不太容易——當然,6億月入一千的中國人,並不需要也無法關心這個。
真正的憂患可能在於,如果美國的盟友如英、加、澳甚至歐盟都跟進——畢竟他們都有自己的馬格尼茨基制裁法案,那會是怎麼一副景象呢?
同在制裁名單上的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曾經有豪言:美國想用所謂制裁進行恫嚇的圖謀絕對不會得逞。
是的,我們也相信不會得逞。就算萬一得逞……那就讓他得逞唄。
(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