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則古訓贈當今(圖)
行舍其華,言去其辯。(看中國:手繪插畫 志清)
古訓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已在國人心中流淌千百年,其中蘊藏的智慧,應用在待人處世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足以讓人受用一生。
古訓今譯,古訓今鑒,讀而思,思而行,行而達。下面收集了17句古訓金言,望爾獲益。
【古訓1】剛直,則當忘身以為國,履正以無偏。( 據《金史•王修傳》)
【今譯】剛直之人,就應當為國家捨死忘生,做事正直。而不偏聽偏信。
【古訓2】豈有為人,知過而不能改者乎!(據《元史•木華黎傳》)
【今譯】 難道有人知道做錯了,還不能改正的嗎?(知錯而不改,能叫人嗎?)
【古訓3】伎巧為喪國斧斤,珠玉為盪心醯毒。侈麗纖美,不可以不遏。志驕於業泰,體逸於時安。(據《新唐書•后妃傳》(上))
【今譯】奸詐詭譎是喪亡國家的斧頭,珍珠美玉是心志搖盪的毒酒。奢華纖巧之美,不可以不加阻止。志氣驕惰,是由於事業的安泰;身體淫樂,是由於處境的安閒。
【古訓4】任重道悠,利深禍速。(據《後漢書•皇后紀》上)
【今譯】官職重大的人,任職的時間越長,求利越多,招禍越快。
【古訓5】自古聖帝必以儉約為美,亂主必以奢侈貽患。(據《魏書•韓麒麟傳》)
【今譯】自古以來,聖明的帝王一定把儉樸當作好事;而昏庸的君主則一定因為奢侈,而種下禍患。
【古訓6】自古以來,身居富貴,能知止足者,甚少。(據《舊唐書•李靖傳》)
【今譯】自古以來,身居富貴而能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很少。
【古訓7】行舍其華,言去其辯。(據《晉書•應貞傳》)
【今譯】 行動應捨棄浮華(做事要誠實),言論要捨棄詭辯(說話要正直)。
【古訓8】行道之人,德行文學為根株,正直剛毅為柯葉。有根無葉,或可俟時;有葉無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於孝慈、友悌、忠信、篤行,乃食之醯醬,可一日無哉? (據《新唐書•柳公綽傳》)
【今譯】遵行大道的人,以德行和文學為根株,以正直剛毅為枝葉。有根沒有葉,尚且可以等待時日;有葉沒有根,則肥沃的雨水也不能救活它。至於孝慈、友悌、忠信、誠實,猶如吃的醬醋,能夠一天沒有嗎?
【古訓9】行正道,循禮義,敦友愛,盡公忠。(據《清史稿•太宗本紀》)
【今譯】按正確的道理、準則做事,遵循禮法、道義,忠誠地促成友愛,竭力為公事效忠。
【古訓10】殺身成仁,雖死猶生。(據《明史•晉恭王朱桐傳》)
【今譯】殺身成仁,即使是死了,也像活著一樣受人尊敬。
【古訓11】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取。(據《三國志•張溫傳》)
【今譯】名位,是天下人所共有的。不可以一個人貪心多取。
【古訓12】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據《晉書•張方傳》)
【今譯】處於危險之中的國家,不要進入;處於動亂的國家,不要停留。
【古訓13】兆始惡者有終殃,積不善者無餘慶。(據《北史•崔宏傳》)
【今譯】出現壞的徵兆,最終必有災禍;長期做壞事的人,不會有好的結局。
【古訓14】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據《隋書•李諤傳》)
【今譯】只要你不自以為賢能,天下就沒有與你競爭才能的人;只要你不自我誇耀,天下就沒有與你爭奪功勞的人。
【古訓15】進不知退,取禍之道也!(據《新唐書•高智周傳》)
【今譯】只知前進不知後退,是招取禍敗的道途。
【古訓16】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據《明史•太祖本紀》(三))
【今譯】志氣高傲,容易惹是生非;器量狹小,就不會有長遠打算。
【古訓17】聲過其實,古人所不取。攻乎異端,為政之甚害。(據《晉書•張闓》)
【今譯】聲譽超過本人的實際情況,這是古人所不贊成的。攻擊不同的觀點與學說,對治理國家,是有嚴重危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