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醫生「誤導性建議」毀掉的童年。(圖片來源:Adobestock)
我的健康之路
在我還小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個幫助人們找回健康的人。我根本沒怎麼去想健康這回事,真的。關於健康,我唯一想過的一件事情,就是:我還蠻健康的,因為我身上沒有任何重大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例如癌症。然而,當我現在回看我的人生,我的想法截然不同,因為小時候的我,並非享受著世界衛生組織所說的「身體、心理和社會性的完整狀態」。
我的健康問題,在出生後沒多久就浮上檯面了。母親笑盈盈地告訴我,不過才幾個月大,我就「胖」到醫生必須建議她改餵乳脂含量2%的低脂牛奶,因為當時我喝的配方奶,把我養成了小胖嬰。雖然我沒有實際確認過金氏世界記錄,但我相信,我很有可能是史上年紀最小的減肥者之一!雖然這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啦。
而這一切,不過才剛開始。醫生對我看似平凡的狀況提出健康疑慮,而那些誤導性的建議,毀了我的整個童年。
母親說,我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生病了。當時的我,就像現在許多孩子一樣,經常出現扁桃腺炎,也接受過好幾輪抗生素治療,最後,我在小學的時候,透過手術切除了扁桃腺和腺樣體。差不多就在那時,我也開始出現焦慮和壓力的症狀,甚至有各式各樣的恐懼。我的社交恐懼症越來越嚴重,同時伴有口吃,狀態每況愈下。於是,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受了長達7年的語言治療。
國中的我變得孤僻,只躲在自己的世界裡。我的臉爆出整片的囊性青春痘,社交窘迫的感覺,升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那時,皮膚科醫師建議我們:服用口服A酸。這原是一種化療藥物,後來普遍用來治療皮膚問題,但同時也可能導致胎兒出生缺陷、憂鬱和自殺傾向。
到了高中,我開始出現慢性關節痛,同時,脹氣和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也不斷困擾著我。我幾乎每天都在不舒服中度過。心中的不安全感和恐懼,讓我放棄了從小以來想離開本地,前往他州讀大學的夢想。
我選擇了一條相對簡單的路,在本地讀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只因為那對我來說很容易。
大學生涯到了某個時間點,我突然意識到: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一直在依照他人的期望和現狀過活。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內心深處那生無可戀的感覺,一輩子都忘不了。
那感覺就像掉進一個黑洞裡。日子一天天過去,而我四周的光只有不斷變暗。沒過多久,憂鬱就佔據了我的心,我習慣性地去藥局買藥、喝酒,甚至用街頭毒品,來麻醉我的痛苦。
我經常徹夜參加派對,用糜爛的生活態度,掩蓋內心的折磨。我的精神狀態極度萎靡,需要一整壺咖啡和一整包香菸,才能撐過白天的時光,而我根本還沒大學畢業!
22歲時,我的狀態跌到谷底,我開始想要找回自己的人生。就在那一年,我決定信任來自更高層次的力量,而我的人生也因此完全翻轉。我請求上帝為我解除所有癮頭,讓我重獲自由的那一天,至今想起,仍宛如昨日。我曾有幾次失敗的戒菸、戒毒經驗,但上帝只用一個晚上,就示現了祂的恩典。我沒有出現戒斷反應,也沒有排毒反應,什麼都沒有。感覺就像,我的身體得到了再活一次的機會。真的就像整個人重獲新生一樣。我的憂鬱和自殺傾向都不見了,我重新找回過生活的精力,甚至希望能擁有人生的目標,讓我為這世界做點什麼。
在此,請容我進一步說明,並不是一夕之間所有症狀就都消失。上帝並不是說一聲:「看啊,你被療癒了!」然後就什麼都好了。那些揮之不去的慢性病痛,胃腸問題、各種疼痛和青春痘全都還在。一開始,我真的很困惑。「拜託嘛,上帝!」我試著討價還價:「其他的你都治好了,為什麼還要留著這些呢?」
不過,你知道嗎?要是當時上帝把我所有的病痛一次解除,現在的我,大概不會對自己擁有的健康和幸福如此感激。這段從身心低谷,一步一步找回健康的過程,鍛鍊了我的耐心、性格和堅毅,這些都是我在自己身上看到的珍貴價值,也是我現在每天灌輸給孩子的觀念。
經歷你的個人轉化
這些經歷讓我明白,我的健康是我的責任,不是醫生、伴侶,或任何其他人的責任。維持健康是一種愛自己的行為,不是只為了免除病痛而已。當我意會到這一點,我感覺自己充滿力量。我也意識到,我不能只從表面去解讀任何人的話。使徒保羅勸誡帖撒羅尼迦教會的那句:「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後來成為指引我人生的原則。後來我也漸漸明白,我們都還在一點一點學習,當我未能達到目標,必須給自己多些寬容。
霍基(Hodge,T.F.)在《內在重生》(From Within IRise)中說到:「你不可能將夢想建構於散沙。要想通過暴風的考驗,心必須堅定,並帶著毫不妥協的信念」。因此,我非常建議各位,找到自己對健康的信念,無論靈感從何而來,就根據這個信念行動吧!
就算你現在沒有感覺什麼樣的健康信念適合你,你還是可以立刻起而行,去改善你的健康狀態。當你學習到維持健康的方法,請記得,把焦點放在前人的成果上,去嘗試那些最簡單的、馬上就可以看到效果的事,因為這麼做,可以增強你的信念。一點一點去消化和經驗這些內容,多加嘗試。如果你能跟隨基本原則,運用精油來獲得全方位的健康,一定不會想再走回頭路。
本文整理、節錄自艾瑞克‧齊林斯基(Eric Zielinski)《齊博士精油療癒全書》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 王承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