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尼專欄】中國畫傳統題材之「華祝三多」(圖)
「三多」是一個極富有哲學意蘊的古老主題,是較為常見的中國傳統繪畫題材,但多見以佛手、壽桃、石榴等花果入畫而取其諧音以表達吉慶,極易流俗。近代「海派」代表畫家任伯年所繪之《華祝三多圖》是其巔峰代表之作,題材出自一個歷史典故,說的是上古堯帝出巡至華州,華封人向堯三祝,堯再三辭謝的故事,表現了堯的君子之風和華封人對聖人的敬仰。而任氏熟知其典,獨以人物畫表現「三多」,更體現出「三多」的真正含義。
此圖所繪隨堯帝出巡的侍女,武士和馬佚,一行七人從陽光裡來到叢林中。高樹茂林,昂然直上,潺潺流泉,春光融融,芭蕉的翠綠映著潔白的流泉,濃翠的樹林間時而閃出硃砂的籐葉。華封三老從架臨飛泉的石樑上迎過來。人物相向圍著,一株大樹隔為兩組。居於畫中心的是堯帝,他的隨行個個器宇軒昂,襯托了堯的帝王之姿,但目光所向,卻集中在畫右邊的三個老人,古貌奇偉,不知其有多高壽。人物與環境結合自然,而又不可移易。在石青石綠的主色調基礎上,再加重彩大色,仕女衣飾上勾著閃光的金色,人物衣著既五彩繽紛,又古透渾厚。全幅以光感,空間感、色彩感交織成美妙的圖畫。
「華祝三多」這詞語源出於《莊子・天地》篇: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間;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封人曰:「退已!」
堯主要是說,多個男孩子就多了一層憂懼,多財物就多出了麻煩,壽命長就會多受些困辱。這三個方面都無助於培養無為的觀念和德行,所以我謝絕你對我的祝願。「多壽、多富、多男子」雖然都是世人所要追求的,然而因為這些都不能用來養德,所以堯辭謝了華封人的福祝。
莊子在《莊子・天地》篇中對於怎樣持「三多」而悠遊天地間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看法。常人祝頌他人「三多」,多是指「多子、多福、多壽」。但聖人在人間的所思所慮,人生惟有「養德」最重要,這給了人更大智慧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