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移民紐西蘭後 他在自家後院建了個蒙古包(組圖)

 2021-05-21 09: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巴圖老人的蒙古包
巴圖老人向當地人展示自家的蒙古包(圖片來源:松布爾巴圖提供)

【看中國2021年5月21日訊】從小在蒙古包里長大的老人松布爾巴圖移民紐西蘭後,為了一解思鄉之愁,他在自家後院安建了個蒙古包,吸引了當地很多居民前來參觀,還成了華人圈中的「網紅包」。

移民紐西蘭 思鄉之情縈繞心間

今年66歲的蒙古族人松布爾巴圖選擇來紐西蘭養老,是因為孩子在這裡已經定居了。他和老伴於2016年移民到紐西蘭生活已有5年了,這5年來可謂豐富多彩,也充滿了挑戰。

來自內蒙古一個牧民家庭的松布爾巴圖,生在草原,長在馬背的他會說蒙語和漢語,移民紐西蘭後,英語難住了老倆口。還好,老倆口所住的社區有英語學習班,為新移民提供英語教學,學一門新的語言對於老人來說特別難,老倆口沒少下功夫。

剛來紐西蘭時,英語成了巴圖老人移民生活的最大挑戰,不過如今他說:「我們學會了很多實用單詞和簡單片語,再用手機翻譯,應付日常購物,垃圾處理,或與左鄰右舍簡單交流,甚至參加社區活動等都能基本應付。」

和其他很多華人一樣,老倆口的移民新生活多姿多采,平時購物買菜做飯,花園種植,接送孫子上下學、聚會聊天、學英語,或參加老年派對唱歌跳舞等,每天過得充實又快樂。

巴圖為當地小朋友演唱
巴圖為當地小朋友演唱蒙古歌(圖片來源:松布爾巴圖提供)

紐西蘭人性化的社會管理機制和安全和諧的社區氛圍,還有良好的福利和完善的醫療制度等都讓巴圖老兩口覺得很幸福,覺得能在這裡度過餘生真的很幸運。但對於從小在蒙古大草原長大的巴圖老人來說,對家鄉的思念,時常縈繞心頭。

對著自家後院的空地,巴圖老人有一天突發奇想,為什麼不在這裡建個家鄉的蒙古包呢?如果院子裡有個蒙古包,一來可以慰藉思鄉之情,也可以和朋友在裡面聊天喝茶,何樂而不為?

巴圖老人上網查看,發現可以在家鄉蒙古可以買到蒙古包,尺寸有大有小。購買的蒙古包可以通過海運運到紐西蘭,再用貨車託運到家中後院,自己只需要建個底座就行了!巴圖老人定了蒙古包要從中國運到紐西蘭,這對海運公司來說是首次,不過一切都很順利。由於蒙古包內的天窗和木壁都由生牛皮串制,因此被紐西蘭海關扣留下進行檢疫、消毒,一個月後終於被運到了巴圖家中的後院。

後院安個蒙古包 成了華人圈的「網紅包」

坐落在巴圖老人家後院的蒙古包,有著白色的屋頂和圍幔,藍色的扎繩圖案和朱紅色的門,還有用英語和蒙古文寫著「蒙古人家」。

巴圖老人還把蒙古包內裝飾得和傳統蒙古家庭的擺設一樣,代表著蒙古族文化的馬頭琴,成吉思漢肖像,漂亮的蒙古式馬鞍,蒙古人採奶的銀罐,還有神樹造型的神燈,門框邊上驅邪的吉祥符等都能在巴圖老人後院的蒙古包內看到。

熱情好客的巴圖老倆口時常在自家的蒙古包內招待當地的朋友們,他們把濃濃的草原情懷帶到了紐西蘭,他們在蒙古包中心擺放炕桌,旁邊放著蒙古族傳統的火爐,老倆口拿出自製的手抓羊肉,蒙古式小麻花,為每個到來的客人斟上一木碗熱氣騰騰的奶茶。

蒙古包內的天窗
蒙古包內的天窗(圖片來源:松布爾巴圖提供)

據巴圖老人介紹,蒙古包由木壁,木桿尖頂,天窗和門等組成,蒙古包的尖頂是由60根彎曲的木桿所支撐,每根桿以6度之距排開,平均安放在360度圓形的天窗周圍。白天陽光照射在蒙古包上,光線從天窗照射進來,日出日落,牧民可以根據光線的照射角度,來判斷一天中的時間段。

巴圖老人後院的蒙古包很快成了華人圈的「網紅包」,還引來了當地媒體的採訪。因為這個從外觀看起來不是很起眼的蒙古包,真實展現了蒙古族的遊牧生活特色,而且裡面的每個裝飾品,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著在蒙古族的文化特點。

蒙古包不但為巴圖老人解開了思鄉之愁,還把蒙古族的文化帶到了當地,連巴圖老人都沒想到,蒙古包還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

責任編輯: 柳成蔭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