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燒錢10年:中國的網際網路穩了嗎?(圖)

 2021-07-14 09: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21年7月14日訊】從2011年到2021年,是iPhone的黃金十年,也是中國網際網路創業的十年。

在這十年裡,我們見證了手機、網約車、外賣、電子支付、短視頻的野蠻生長,催生出包括小米、滴滴、抖音、摩拜等響噹噹的品牌。在每一輪的創業中,不但業內人士,就連普通消費者都能感覺到一種「急於擠出瓶」的癲狂,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瘋狂燒錢。任何領域的創業,如果沒有先燒掉10個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網際網路創業者:先有小米1售價1999元,雷布斯發誓永遠不靠硬體賺錢;接著網約車燒錢補貼,曾幾何時,全中國人民出行僅需1元;再有就是電子支付的紅包雨,一晚上動輒上億元……如此血腥的場面斷斷續續地持續了十年之久。消費者最直接的感受是:生活越來越方便了,但燒錢沒給自己太多好處。至於說,創業者,尤其是失敗的創業者,燒錢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新的十年開始了,全社會都希望中國網際網路能更健康地發展。燒錢雖然一時爽,但卻是中小企業的火葬場,況且,前期燒掉的錢,勢必會轉嫁到後期的產品價格中,比如共享充電寶、電單車燒錢的時候,出行都只需要1元錢,或者免費;但現在清清楚楚地算起來,價格翻了10倍都不止。如果再燒10年的錢,對中國社會資源也是非常浪費。

營銷廣告,網際網路燒錢都有什麼套路?

十年之前,也就是2010年之前,中國的投資機構只有500家,大家更喜歡把錢存在銀行裡,或者做保守的生意。但在2010年之後,網際網路行業湧現出大量的夢想家,如雷軍、王興、張一鳴,甚至是賈躍亭等等,他們有雄心壯志且頗有韜略,開創燒錢的先河。於是,投資機構快速蔓延,目前已經成長到4000多家,大量的熱錢開始湧入。都說時勢造英雄,網際網路燒錢的事兒,又何嘗不是英雄造時勢呢?燒錢,也是把錢變活的過程。

當然,這些夢想家都是聰明人,不會白白地把錢燒掉,即便他們「看上去」很心疼。其實,網際網路燒錢的本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新型的廣告營銷。此前,企業一般會邀請明星做代言,然後向其支付天文數字的代言費,但這種模式並不保險,不能直接獲取客戶。畢竟,消費者沒有參與感,甚至看到這些廣告就很煩;相比之下,燒錢模式就比較有優勢,夢想家們把天文數字的代言費分割成幾億份,普通人會為了這一小份,而搶上一整天的紅包,同時,會忍受繁瑣的流程完成註冊。

重要的幾回燒錢,都是相同的配方:最早的燒錢者是雷軍,小米1的售價僅為1999元,雷布斯說:永遠不賺硬體的錢。但小米的硬體成本始終是個謎,他們曾利用「情懷」,要求粉絲先交預付款,然後,拿預付款支付給富士康,令其購買物料、設備、招募工人,有點兒空手套白狼的高級感。

相比於雷軍,滴滴和快的補貼大戰,更顯血雨腥風。馬化騰在談到本次的燒錢大戰時,倒吸了一口涼氣,坦言有點兒衝動,但誰也不能先停手,後來兩家一起停手且最終合併。燒錢的具體過程就是「補貼」消費者出行,大概就是每單享受13元到15元的減免。在如此誘惑之下,司機和乘客快速註冊滴滴和快的,使得其用戶數量瞬間暴漲。粗算下來,打車軟體獲取一位客戶的成本僅有1元不到,是個非常優秀的數字。更容易被忽略的是,消費者和司機即便是賺取補貼,也不會馬上把錢提現,甚至向其中存入更多的錢。說直白點,動輒20億的補貼,雖然從歸屬權上屬於消費者和乘客,但實際上還存在微信和支付寶裡,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可利用」的資金。燒了等於沒燒,或者說當資本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歸屬權並不重要,「使用權」才是王道。

隨後的共享經濟用同樣的套路開始燒錢,而且又發明出「押金模式」,他們燒的錢以及日常的運營費用,基本來自於用戶的押金,而當他們倒閉之後,似乎又不用向用戶交代。小黃車就那麼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退押金的日程已經排到2050年……

停止燒錢,網際網路企業如何錢花在刀刃上?

過去十年,是最好的時代,中國消費者的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比如滴滴、外賣、抖音、共享單車等行業,都實實在在地優化著百姓生活,同時創造了大量就業;過去十年,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不得不悲傷地承認:十年燒掉6.6萬億的錢,只不過是於商業模式上創新。大家賺錢的思路是讓錢流動起來,從中抽成、雁過拔毛,於整個社會財富來看,並沒有什麼亮眼的好處。況且,長期燒錢,已經造成巨大的浪費,包括資本浪費、精力浪費、文化浪費、政策浪費。總之,燒錢帶來的風氣並不好。

新的十年開始之後,大家都盼望著中國網際網路能停止燒錢,穩穩地做一些生意。

大家不做惡意競爭,創業公司也不需要太多融資,也就燒不了太多錢,最起碼,單輪融資幾十億美金的事情,估計不會再發生了。此外,相關部門已經有點兒厭倦,甚至反感巨頭們利用資本來「脅迫老百姓」的商業模式,螞蟻金服、社區團購被規範,就是最好的證明。平心而論,中國網際網路現在不缺錢,缺的是耐心、勇氣和格局。筆者之所以這麼講,就是想說:國外的科技巨頭都擁有「宇宙」一般的格局,把視野都瞄準在太空,比如Google和亞馬遜、Space X等等;還有生來就想改變世界,把「優質通信」視作人類最基本的權利,持續創新技術來實現企業核心價值觀,比如高通、蘋果和甲骨文。

相信中國網際網路燒錢十年之後,早已感覺倦怠,更相信大家在未來花錢會更加理性,包括晶元、汽車、無人駕駛、新能源開發、新材料合成等等,都將吸引更多資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