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商湯集團 中概股在港上市熱潮急降溫

【看中國2021年12月16日訊】面對中國大陸網際網路企業的快速成長,加上香港交易所放寬上市規定,最近數年不少中概股紛紛回流到香港上市。不過,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商湯集團在香港上市的計畫受挫則導致「中概股」在香港上市的熱潮突然降溫。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的國際融資功能也受到質疑。在美國上市不足半年的中國大陸叫車服務平臺滴滴出行12月初宣布會在美股退市,轉到香港掛牌。

據路透社報導,滴滴計畫未來3個月內完成在香港上市,明年6月前,也就是上市不足一年,從美國退市,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滴滴出行在香港上市的決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麥萃才說:「滴滴出行是中國大陸其中一家最大的網約車軟體公司,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作為中國大陸知名企業,規模、估值、乃至市值規模較大,尤其它屬於科技類的公司,在香港上市會有較大的意義。」

近年科技企業盛行,尤其初創公司往往因為創辦人財力有限,需要透過多輪投資引入投資者,卻又擔心分薄了創辦人的持股,而「同股不同權」卻讓持股較少的創辦人繼續擁有控制權。

「同股不同權」促使中概股在港上市

針對這種趨勢,香港從2018年開始接受創科企業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申請上市。不過,放寬後的規定仍對企業資格有所限制,包括公司必須符合上市時市值至少須達400億港元,或上市時的市值至少達100億港元,但其最近一次經審核會計年度的收益至少10億港元的條件。

麥萃才說:「‘同股不同權’在傳統股市上市規則當中是不容許的,但是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是容許的。幾年前,香港更改了部分上市的條件,容許科技或者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權’的公司要上市而不選擇美國的話,香港是一個自然的選擇。」

在美中面臨金融脫鉤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受到中國當局阻撓。中國官媒經濟日報早前發表評論說,期待滴滴出行「重整出發」,又說滴滴的網路安全審查結果仍未公布,滴滴需要最大程度配合審查,降低國家數據安全風險,以維持國家安全,保障國家利益。

滴滴在美國上市後,只有掛牌最初三天股價在招股價之上,其後隨著中國大陸監管部門對集團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停止新用戶註冊,上市不足半個月,更有25款應用程式被下架,拖累股價大部分時間在低位徘徊。

學者麥萃才認為,像滴滴出行這樣的中資企業到香港上市是可以理解的。

麥萃才說:「如果一家公司已在美國上市,但基於(中國)政府的要求而要在美國退市的話,別無選擇下,來香港的機會就會較大。首先,相對其他股市,香港股市對於中資股的估值會比較高。投資者在香港購買中資股的習慣是相當明顯的。投資者如果在美國已投資相關企業的話,一旦企業在美國退市,投資者只需要把股份轉移到香港第二上市,或者在香港獨立上市,就不需要顧慮到其他因素,因為香港是可以自由買賣,也沒有外匯限制。」

香港享金融制度優勢?

麥萃才說,香港並不是唯一一個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中國城市,但與競爭對手相比,香港享有金融制度優勢。

他說:「上海有所謂的‘科創版’,也是容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只不過上海的‘科創版’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香港是以港元計價。分別在於港元是‘硬’的貨幣,由於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可以隨意進出,所以香港的市場比較適合一些國際性的投資者或者非內地的資金參與。」

美國證交會早前公布監管外國上市公司的新規則,要求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披露公司的擁有權及審計細節。

根據新規則,若「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連續3年未能對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進行審計,(美國)證交會可以把這些公司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除牌,並禁止交易。同時,在美國上市的外國企業必須披露擁有權,證交會將評估企業是否由政府擁有或控制。

臺灣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所長羅承宗對美國之音表示,這直接導致不少中資企業走向退市。

羅承宗說:「因為美國最近要求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增加透明度,如果是受到國家或者政黨操控的話,必須對外公開。其實中國企業尤其大型企業,或多或少都有公權力或者黨權力介入。當它要在美國上市而又無法向美國正式交待,就會陷入困境,尤其是這兩年美中貿易對抗的狀況之下。」

羅承宗認為,近年走向國際的中資企業都與中國的戰略規劃相符。

他說:「這些資料的部分如果讓外國能恣意監管的話,對於它的國安而言可能是危機。中國可能也不樂見這些中國的企業跑去美國上市,尤其是這一類跟科技、資訊、治安有關的東西。」

商湯延遲上市又是怎麼回事?

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商湯集團(SenseTime Group Limited)決定延遲在香港上市,卻為中概股在香港招股,敲響了警號。

12月10日截止認購的商湯集團原定同日定價,卻遭美國實施投資禁令。該集團表示,為了讓投資者考慮betway体育手机网 事態發展和影響,決定延遲上市,未能如期在12月17日掛牌,申請認購新股的款項會不計利息全數退還給投資者。

據報商湯計畫更新招股章程,最快明年初重新提交上市申請,但股東之一的美國私募基金銀湖投資在投資禁令下可能需要退股。

商湯近年積極發展AR擴增實境與人工智慧結合,並協助中國大陸多個市政府進行城市管理和數碼轉型,但也因此引起美國疑慮。

美國當局早在2019年已把商湯旗下一間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限製出口美國軟體、技術等。上週五(12月10日)商湯更遭美國財政部列入制裁名單,指控其人臉識別技術用於鎮壓新疆維吾爾族人。

香港浸會大學學者麥萃才認為,商湯延遲在香港上市只是個別事件,不會動搖香港股市的國際融資功能。

麥萃才說:「香港的股市仍然是全球第六大的股市。 2021年,由於有部分公司未能上市,首次公開上市的集資排名可能會稍微回落,但是排行仍將肯定是全球10大甚至5大之內,是全球最重要的集資的地方。香港股市7成以上的成交都是機構投資者,剩下的3成有一半以上都是國際性個人投資者,也就是說,本土參與可能只是稍微高於10%。此外,香港也是全球第二大的資產管理中心,僅次於瑞士。」

但是,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學者袁偉基卻沒有那麼樂觀。他在接受香港無線電視採訪時表示,香港已從以往相對政治中立的「超級聯繫人」,演變成為美中角力的焦點。風險增加將導致科技公司對於來香港上市卻步,估計部分公司可能轉往新加坡上市集資。

臺灣南臺科技大學學者羅承宗認為,自從2019年反送中浪潮以來,香港的政治環境出現劇變,投資環境和氣氛必然受到影響。

羅承宗說:「因為政經是一體的。商人透過香港投資的時候首先會想到,我的錢要進得去。假如投資出現盈餘,我的錢可以拿的出來。可是政府不穩定,或者政府的信賴度已經沒那麼高的話。商人就會想到,如果我真的有賺得話,我真的可以安全拿回來嗎?」

自從港交所在2018年放寬上市規定,至今已吸引阿里巴巴、百度等至少13家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回流。但近期市場憂慮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退市風險,加上滴滴出行啟動美國退市工作,在港上市的科網股股價大跌,有分析預期,科網股短期表現仍然疲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