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成長軌跡可能面臨「大停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6日訊】2022年中國經濟力求「穩」字當頭,不過專家的看法卻不甚樂觀。有國際金融專家日前表示,中國面臨債務增加、樓市危機持續、政府加大監管措施等影響,昔日的市場光環褪色,不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經濟成長軌跡可能面臨「大停頓」。
金融分析公司Hunt Economics執行長、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前亞洲顧問杭特(Andrew Hunt),與摩根大通首席投資辦公室前董事總經理艾希比(Ben Ashby),在1月4日投書《日本經濟新聞》表示,一些地產開發巨頭爆雷只是中國面臨深層結構挑戰的徵兆,由於中國可能優先考慮國內秩序和控制,而非結構調整,因此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會出現「大停頓」(Great Pause)。
美國金融媒體彭博引用中金公司發布的報告表示,由於2021年12 月國內爆發的疫情影響消費,預計中國第 4 季經濟成長將放緩至 1 年半以來最慢,預計成長 4.1%,低於先前預測的 4.5%。不過根據彭博上月的調查,經濟學家預估中國經濟成長 3.2%,而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預測更是下修為2.36%。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4日在一場論壇上分析,中國成長率低的原因,可歸咎於內需不振及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
樓市危機恐拖垮銀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接受本臺訪問時說,中國經濟在2021年陷入衰退,今年更是無疑會陷入停滯,其中樓市危機恐怕隨時面臨大面積破產、違約的可能。
「(房地產公司)債務負擔非常重,包括還有一些外債,中國樓市銷售普遍下降,資金流出現斷裂,債務往上就會開始違約……,一旦出現更大範圍的違約破產,那就會拖垮全國房地產企業、樓市還有銀行,因為銀行有太多資金貸款都壓在房地產上面,」謝田說。
去年恆大爆雷引出一連串樓市泡沫危機,中國媒體《中新經緯》援引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樓市調控高達651次,平均每月調控次數高達54次,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謝田也提到,中共政局動盪、北京對中美貿易協定承諾跳票,加上各國供應鏈尋求脫鉤,都會造成中國經濟持續衰退。
「供應鏈轉移的問題正在持續,包括臺灣、日本,都離開中國到越南、臺灣,美國公司也在撤資,這個問題還在繼續,所以中國的經濟會有更多危機,失業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摩根:中國已非世界經濟引擎
此外,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魯吉·夏爾馬(Ruchir Sharma)1月3日在英國媒體《金融時報》撰文表示,中國在 2021 年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的四分之一,已低於疫情大流行前的三分之一,若中國轉向由內需、自力更生的貿易戰略,則形同與其他經濟體脫鉤。同時他也分析,中國面臨少子化、債務增加,加上政府突襲式的監管策略,使中國經濟光環褪色,恐怕無法繼續扮演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角色。
中國金融學者司令向本臺說明,近年北京當局在經濟方面的宏觀調控出現矛盾,「一方面鼓勵外國來投資,一方面又加強外資審查,同時全面修整對於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監管的力度……這些都是打擊外資信心的不良舉措。」
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北京當局致力整頓有大量外資參與的高技術及服務型產業,同時表明傾向外資參與製造業。不過對華外商直接投資的數據卻顯示相反結果,大量投資進入被大力監管的高技術服務業。
司令認為,中國政治環境和監管措施已明顯惡化,這些舉措將使北京當局政策出現矛盾信號,很多外資無法適應,無法判斷北京當局下一步的意圖,導致很多外資「用腳投票」,最後選擇撤離。
除此之外,中國國內新冠疫情再度爆發,也使經濟活動受限,世界銀行在去年12月底就下調中國2021及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測, 2022 年的預測從5.4%下調至5.1%,是自2000年以來第二慢的增長速度。世界銀行報告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再次爆發,除了導致房地產行業嚴重低迷,也可能會導致更多廣泛、持續的限制措施,使中國經濟活動進一步受到影響。
原文標題:中國Q4經濟成長率難保4% 未來成長恐面臨「大停頓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