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兩宋風華】(5)修文垂統 千古一碑(視頻)

——《故國神遊》講史系列

 2022-01-16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3
    小字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一篇我們講到宋太祖要息天下之兵,建久長之計。於是他治亂抑武,杜絕了五代亂源,這個呢就是做到了息天下之兵。那麼接下來,他要如何建久長之計呢。所以這一篇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修文垂統 千古一碑》。

我們知道,做事的時候,開頭很重要。比如蓋房子,開始要打地基,射箭,開始要瞄準,開始做不好,後面就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是講平常人做平常事,那麼對於一個開國之君要開創一個朝代,就更是如此。他的治國理念,學術傾向,甚至是愛好都會影響一代之規模,一朝之氣象。

那麼宋朝所呈現出來是一種甚麼樣的氣象呢,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脫口而出「積貧積弱」,這個只能說由於看問題角度不同而形成的一種偏頗印象,這方面我們在以後的內容中會專門講到。事實上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宋朝是一個高度文明富庶的時代,它的文化非常繁榮,無論是思想、文學、音樂、繪畫、學術、科技方方面面,成就都非常之高。此外,宋朝的士大夫,這個群體,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非常具有鮮明特色的人物群像。他們非常有社會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彼此以氣節相高,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們非常務實,講求知行合一,去實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那麼宋朝為甚麼會呈現出這樣一派繁榮的文明氣象呢?這個就與宋太祖極大有關。正如本集的標題是「修文垂統」,就是說呀,宋太祖要廣修文德,並以此垂範後世,讓後世帝王也都注重文治教化。

我們知道宋太祖是生長於五代亂世,出生於武人世家,他的父親就和他一起在後周中央禁軍中供職,帶兵,這在當時也是很榮耀的一件事。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趙匡胤卻有著與一般武人的不同之處,就是他非常喜歡讀書。史書中記載他早年在軍旅之中時,就是手不釋卷。如果聽說哪裡有奇書、好書,不惜重金求購。有一次,趙匡胤隨周世宗出征,有人向周世宗進讒言,說趙匡胤攻下壽州時,拉走了好幾車東西,分量都不輕,都是重貨。周世宗就想啊,這是藏了金銀啊,還是藏了兵器啊,就派人去檢查。把所有的箱子都打開,結果一看,全部都是書,數千卷的書。周世宗就奇怪啊,因為那個時候的武人,攻城掠地後,只見過搶錢搶物,作為戰利品,沒見過拉著書走的。周世宗就問趙匡胤:「你是朕的將帥,開疆拓土,應當留意於打造兵器,訓練士卒,要書有甚麼用呢?」趙匡胤就回答啊:「臣沒有甚麼奇謀善策,卻擔任了這樣重要的職位,很擔心能力不足,所以就廣聚圖書,希望能夠開拓見聞,增長見識。」周世宗聽了之後,覺得很好。

趙匡胤稱帝之後,在乾德四年曾經下詔求書,於是民間的一些珍貴藏書就紛紛出世,獻至朝廷。宋太祖就把這些書置於史館,藏於書府,也就是皇家圖書館。因為做了帝王嘛,這個收集圖書的意義就有了不同,就不僅是為了自己閱讀,增長見識,它更是繼五代兵戈擾攘之後,一次對前代書籍,對中華文化的挽救行動。

歷史上很多明君聖主都做過這樣的事,對這類事情,史家的評價也一向很高。上集我們提到過五代軍閥安重榮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很顯然,宋太祖與他不是一種人,宋太祖可不認為兵強馬壯就可以搞定一切,他清楚的知道,文明的運化與傳承才是久長之計。所以才會在戎馬倥傯之際,不忘重金求購圖書。所以說呢,歷史的安排啊,都有其深遠的意義,誰能夠成為一代明君,掌天下之權柄,都不是偶然的,他一定要有那樣的根基和器識,才能夠不負天命。

宋太祖知道文治教化的重要性,所以,他登基後,在文治教化方面有很多的舉措。比如,他登基後沒幾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視察學校,下詔修葺祠宇,就是供奉著先賢大儒的祠堂,命人給先聖、先賢造像,又親自為孔子、顏回撰寫贊書,然後又讓群臣分別為其他先賢大儒作贊以示尊禮。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