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上海大封控下地方官員 是消極躺平還是唯命是從?(圖)

 2022-04-07 22: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上海 疫情
中國疫情近期急速升溫,上海疫情更是全面爆發,中共官方展開高壓維穩行動。 (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7日訊】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嚴峻,4月4日單日新增確診案例首度突破一萬例,4月5日更是新增17,077例。有分析認為,上海封城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引來各種民怨,地方官員在上有中央政策、下有民怨沸騰的進退維谷下,有基層人員採取「躺平」的方式表達無言的抗議,是否演變成一種「變相的自治運動」,值得觀察。也有分析人士說,這些基層人員一夜之間就變成一位管理者,可以對社區成百上千的人吆來喝去,他們歡迎都來不及,不會去做牴觸中央政策的事。

中國第一大城上海自3月28日開始分批封城,先封浦東,再封浦西,原定4月5日凌晨3時解封,但上海發布消息指,在全市核酸採樣工作結束前,除了因病就醫等外,將嚴格落實「足不出戶」,這也意味著上海市民將持續 「關」在家中。

累計染疫破九萬例

上海市衛健委4月6日通報,4月5日新增本土新冠確診病例311例,無症狀感染者16,766例。從3月1日至4月5日,上海市累計陽性感染者90,380例。該通報並表示,4月4日啟動上海全市2500多萬人核酸篩查,共設置約2萬個採樣點,截至4月5日8時,一共採樣了2566.5萬人、242.7萬管樣本,已完成檢測192.5萬管。

上海封城期間出現不少混亂的情況,例如浦東北蔡地區就曾因疫情登上微博熱搜,不少被封控的居民反應菜價貴或買不到菜,稱「解封遙遙無期,每天就是搶菜、做核酸」。

住在上海,現年四十歲的媒體工作者張女士算是比較幸運的人,她告訴美國之音,政府在封城前即有預告,因此她已經先備了菜,加上封控期間政府也會送菜,所以對她一個人吃住來說是足夠的。但她也說,她有朋友的家庭因為菜不夠,為了搶訂盒馬、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的蔬菜,而將鬧鐘設在清晨五點起床,因為現在網購生鮮蔬菜十分搶手,清晨就會全部被訂光。

民怨沸騰

除了搶菜外,染疫的嬰幼兒被隔離收治、不允父母陪伴,也引發很大的爭議。一張兒童病床擠了多名幼兒的畫面在網路上曝光,有些嬰兒因未定時換尿佈導致屁股紅腫潰爛,令許多父母心疼不已。

推特上也流傳著一則視頻,有一位上海老伯不滿被居家隔離,對著基層官員怒斥:「現在不出門整天悶在監獄裡,這樣搞比文化大革命還文化大革命,是運動群眾,什麼毛病嘛,沒有矛盾製造矛盾,沒有障礙製造障礙,恐怖成這樣子。公園不開,商店不開,1976年紅太陽毛澤東死了都沒這樣。」

除了居民不滿,也傳出上海地方官員對於防疫措施有意見。一段社區住戶和社區書記9分鐘的對話在網上熱議,原本是住戶在抱怨防疫漏洞百出,最後書記痛哭失聲指「上海的防疫政策完全就是混亂」,自己根本不想在前線跟那麼多未知者接觸,很想乾脆把自己關在家,她也是丟下小孩出來工作,但現在工作已經不是工作了,而是在要她的命。

另有一段錄音是上海市民與上海市某疾控中心官員的對話,兩人在對話中批評上海的防疫措施,該官員認為輕症和無症狀最好居家隔離,並力勸該市民千萬不要去方艙醫院,還說就連專業人員也快要被逼瘋了,因為說話根本沒人聽,還說這個病現在變成政治性的疾病,並直言:「現在我們都感到徹底的絕望。」但該則錄音目前已遭官方刪除。

曾任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現居住在臺灣的林保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上海是全中國最國際化、最先進、資訊最流通的城市,因此當中國還在主張「動態清零」時,上海市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師就已經提出跟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主張相近的方向,認為維持正常生活應該跟動態清零同等重要。

他說,由於上海市民的教育水平高,見的世面也比較廣,所得也是全國最高,公務員的素質自然也比其他省市好。上海的地方官員在大城市的治理上比較細膩穩重,在過去中國的大飢荒時期,上海的物質供應比首都北京還好。文革的10年浩劫裡,上海也是全國最穩定的地區。

林保華說:「文革時期我在上海,我自己最清楚,別的地方鬥得一塌糊塗,上海四人幫是一定要穩住(上海)作為基地,所以吃的各方面的物質供應,上海就都是最好的,所以這一套是有傳統的。」

變相的自治運動

他表示,由於上海公務員的隊伍比較成熟,所以較少引發執法爭議,但近來一些跡象顯示,上海居民對防疫的不滿似乎也獲得基層官員的同情與支持,或者採取「躺平」的方式因應,是一種「變相的自治運動」,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他說,中國媒體《財新網》日前報導,上海浦東某小區居民集體簽署聯名信,希望陽性確診居民在無重症徵兆的情況下,可以居家隔離,不用送去方艙醫院並願意自負後果,這項提議隨後也獲得其他樓棟的響應,就是一個案例。

林保華認為,相當於里長功能的中國街道辦事處,原是配合中國共產黨來管理和監督當地民眾的單位,但看起來有越來越多大樓希望能夠自己組織起來進行居家隔離,他研判是獲得街道辦事處的同情和支持。

林保華說:「像這些東西、這些醫生(張文宏)能夠這樣子講話,而且沒有被政府打壓,那這裡面就說明,這個政府裡也有些人也同情這種講法的,要不然不可能形成一種輿論。」

他表示,共產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人民集體行動,因此絕對不會同意該棟大樓的提議,因為一但成功就等於這棟大樓可以不用按照中央的清零政策去做,相當於是某種程度的「自治」了。

政績優先

雖然上海地方官員上有中央政府的「動態清零」政策,下得面對各種民怨的指責,處境看似進退維谷,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事實上有些基層人員或許還樂此不疲。

中國新聞評論員曉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就表示,地方官員麻雀雖小,卻手握實權。這是一把雙刃劍,平時獲利最多的是他們;相反地,有問題出現的時候,仇富、仇官的百姓第一個想到的也是這些基層父母官。

他說,即使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地方官員也是必須做出政績,才能得到升遷機會。如果想要做出政績,就要對上服從中央精神和國家政策,對下還要培養自己的得力干將。如果發生疫情或抗疫不力,上級會給予處分,他們也會對下面辦事不力的人作出調整。但調整完後還是繼續搞政績。當然,如果他們因此被調查或被判刑,政治生命就結束了。

曉山說,地方官員平時只要作出與眾不同的幾個政績,再通過正能量的宣傳和做一些關係就會得到重視,得到升遷。但政策沒有百年之好,一但領導換了新面孔,地方官員就要重新策劃,尋找其他點子,搞新的政績了。

曉山認為,中央的清零、封城政策不僅不會讓上海的地方官員為難或抗拒,甚至還會受到歡迎,因為這些人在一夕之間多了很多權力。

曉山說:「一些基層人員歡迎都還來不及,因為在沒有疫情的時候,他們還是個尚未實現共同富裕的下三濫,突然在一夜之間就可以變成一個管理者,戴著紅袖標對社區成百上千的人吆來喝去,隱藏在心裏的那種快感和滿足感得到井噴和釋放,這麼快活的一件事怎麼會抗拒。」

上海張女士也持相同看法,她不覺得地方官員們有什麼好為難的,真正為難的是抗疫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她說,上海市民雖然對封城有很多抱怨,但就只是抱怨而已,並不會構成對政府的反彈。基層官員真正的壓力還是來自上級中央的動態清零政策到底能不能確實執行。所以雖然有些醫療人員的死亡會讓他們感到一些壓力,但他們並不會真的在乎這些民間亂象,因為只有疫情緩和下來,他們才能真正減壓,這就是中國的體制。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範世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除非上海基層官員已經豁出去了,否則如果牴觸中央政策可能會因此丟了工作,而且習近平對國家的控制還是相當到位,所以地方官員不太可能「躺平」,或者真正形成各種形式的自治運動。

練兵兼演習

範世平說,習近平甚至想要透過這次的上海封控嘗試一種「臨時動員」和「練兵」。他說:「就是說我用這種方式,如果連(價值最多元的)上海都可以壓得住老百姓的反對,那我怕什麼?其實他也在進行一個部署,用解放軍的軍醫動員他在做一種練兵,把它當成是一個演習,然後考驗人民能承受到什麼程度。」

範世平還說,上海人的素質高,公務員的素質也高,但現在解放軍醫療隊或是外地來的醫療人員進到上海,他們根本不會管上海人在想什麼,因此可以見到近日有穿著防護衣的人將民眾粗魯地推上隔離專車,稍不配合就拳腳相向。

他說,中國用激烈的、暴力的方式執法,將對上海市民產生很大的衝擊,因為上海人沒有想到那種對待二、三線城市的粗暴做法也會用在一線城市的上海身上,所以在疫情過後,他相信很多上海人可能會考慮移民。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