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鑑圖説》之諫鼓謗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帝鑑圖説》由明代內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主編,供尚在沖齡的小皇帝萬曆帝閱讀。該書圖文並茂,語取易曉,由一個個小故事構成,每個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圖,萬曆帝一經觀賞,便愛不釋手,該書也成為後代帝王的啓蒙讀物。萬曆帝特命史官把此事載入史冊,「以昭我君臣交修之義」。
《帝鑑圖説》取自唐太宗「以古為鑑」之語,這正是張居正主持編撰這部書的指導思想。「溯唐虞以迄漢、唐、宋理亂興衰、得失可為勸戒者,條其事百餘,各因事繪圖,系之説」,「視其善者,取以為師」,「視其惡者,用以為戒」。因此,《帝鑑圖説》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聖哲芳規」講述了歷朝帝王勵精圖治之善,取以為師;下篇「狂愚覆轍」剖析了歷代帝王狂愚之禍,引以為戒。
《帝鑑圖説》中,圖畫佔有相當份量,每則故事都配一幅圖畫,每幅圖畫都佔一整幅頁碼,全書畫面設色典雅,線條流暢,造型生動,人物的表情、動態、服飾無不精心繪製,展示了當時繪畫藝術的超卓技藝。在明朝,繪畫藝術得長足發展,湧現出像仇英、陳洪綬、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等著名畫家。《帝鑑圖説》的繪畫者雖未署名,但以其為御用圖書配畫的資格論,必為一時之秀。
2、諫鼓謗木
《帝鑑圖説》之諫鼓謗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唐虞史書上記載,堯置敢諫之鼓,使天下得盡其言;立誹謗之木,使天下得攻其過。
就是說,帝堯在位時,虛己受言,常恐政事有差謬,人們又不敢當面直言,所以特設一面鼓在門外,凡有直言敢諫者,都可以擊鼓求見,帝堯希望天下之人,皆得以盡其言也。帝堯又擔心自己有過失,人在背後譏議,自己卻不知道,所以又特設一木牌在門外,誰發現帝堯有過失,都可以將其書寫在木牌上,帝堯希望天下之人,皆得以攻其過也。
這真是讓人讚歎不已哪!帝堯如此聖明,所行皆盡善盡美,宜無諫可謗者,還那麽真誠懇切地以求言聞過為務,所以下面的事情及民情才能無所壅塞,而君德才能日益彰顯啊!
後世有志效法帝堯為治的君主,其實不必置鼓立木,空仿其跡,其實要想廣開言路,聽取各方意見,只要能夠容受直言,不加譴責,言之當理者,時加獎賞以勸勵之,則善言日聞而太平可致矣。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