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美國正與中國進行有序切割(圖)


經濟學家羅家聰認為美國政府在延續川普的做法,有序地和中國在貿易、金融、經濟等方面進行切割。圖為去年11月拜登和習近平召開視像會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報導)5月23日,正值美國總統拜登訪日期間,美國政府宣布建立由13個創始成員國組成的新印太經濟架構集團(IPEF)。《華爾街日報》稱,拜登亞洲之行是尋求重新聚焦對抗中共。香港經濟學家羅家聰亦認同此看法,認為美國政府在延續川普的做法,有序地和中國在貿易、金融、經濟等方面進行切割。

印太經濟架構的13個初始國成員包括美國、日本、印度、南韓、澳洲、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紐西蘭和汶萊。外界認為這將對未來全球經濟格局產生影響。羅家聰認為,經濟上美國一直在和中國進行漸進式的切割(或脫鉤),中美之間經貿聯繫緊密,因此這個切割也需時進行。他補充指,美國現政府的很多做法,都是延續川普年代的政策。

比如2020年12月,川普簽署了《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法案,該法例要求,如果外國公司的審計報告連續3年未能呈交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以作審核,將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日前有消息指,阿里巴巴、微博、百度、京東等近200家大陸企業或在2023年初退出美國市場。

羅家聰說,美國一直在金融、經濟、貿易各方面和中國切斷往來,「這與歐洲和俄羅斯的切割類似,不過歐洲切得可能快一點,中美切割則是有序進行」,在不影響美國利益的前提下進行。

對於拜登亞洲之行的目的,羅家聰則認為,主要目的並非重振經濟,而是在亞洲形成一個聯盟圍堵中共;拉攏立場搖擺的國家,並給亞洲盟友打上一劑強心針。

香港和大陸的經濟關係密切,不少港商在大陸設廠,印太經濟架構對港商會有何影響?羅家聰說,李嘉誠目前都將東南亞作為下一步投資的方向,其他港商的想法也類似。

他認為,港商的政治色彩不重,都是在商言商,賺錢逐利,過去10多年在大陸設廠的成本一直在增加,這對港商來說是不利因素。另外有些港商的產品在大陸生產後,再放到大陸市場出售,而大陸經濟差,消費力下降,這是另一不利因素。

基於上述兩個考量,不論港商還是外商這些年都一直在從大陸撤離,而當局的「動態清零」政策更加速了外資的撤離,羅家聰說,動輒就封城,工廠停工、商店關門……「什麼都停了的時候,對商人設廠來說是很難適應的」。

中國經濟低迷,當局會否阻撓資金大規模地撤離?羅家聰認為,阻撓是可能的,在撤資時某些手續需要政府審批,然後政府再拖慢審批進程,這樣事情會發生。不過他說,決心離開的一早已經離開,近年有很多去了新馬泰、印尼、越南、柬埔寨。「可能也有一些根本走不掉的,或者不打算走的,就繼續留在大陸。」

至於一直被鼓吹的大灣區,是否會有港商投資?羅家聰認為,為了給北京面子,小規模的投資港商或許會做,但大規模地設廠投資,則不太可能。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