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良認為,「習近平失勢」是反習陣營釋放的謠言,為二十大的佈局而釋放的煙霧彈。(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過2022年5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報導)最近媒體放風指習近平會禪讓,交出權力。換言之,即習近平失勢。情況是否真是如此?香港資深時評人,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組前顧問劉細良指,中共權鬥主要有兩個蛛絲馬跡,一是人事;二是路線和政策,認為目前情況看,習失勢的傳聞是不實的。
外界近期從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新華社和《解放軍報》的頭版發現異常,連續兩日沒有刊登習近平文章,不過就有刊載李克強、汪洋、栗戰書的相關報導,認為官媒捧起李克強。加上,海外媒體《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李克強走出習近平陰影,努力修復中國經濟」的文章,更令外界猜測是否習近平已經失勢。
劉細良說,判斷習近平是否失勢,要先了解何謂「失勢」?他指出,中共歷屆領導失勢有幾種模式,第一種便是華國鋒模式。雖然當年毛澤東將大權交給華國鋒,但華的實權不及鄧小平、葉劍英等老臣子,因此華國鋒被架空。
第二種是大躍進後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退居二線,即在黨內的集體壓力下「被失勢」。劉細良續指,毛退居二線後並未停止奪權,事實上中共黨內一直就是這樣不斷地上演奪權戲碼,何況權力事關生死。怎麼可能就這樣靜悄悄地讓出權力呢?於是毛澤東策劃文化大革命,令中華民族陷入十年動亂。
劉細良認為,今天習近平所走的路線和當年毛澤東的一模一樣,雖然當年的「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土法煉鋼」等等不再重演,但其背後的思維——「激進主義」如出一轍。因此看習近平是否失勢,可以參照毛澤東經歷,看其主張的政策能否推行下去。他補充指,失勢不止是黨羽被肅清和權力上的真空,還關乎政策路線的鬥爭。
第三種失勢就是有網絡傳聞指二十大後習近平僅出任國家主席,但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的大權則交由他人。
第四種失勢可能是習近平仍然可以「三合一」掌握黨政軍權,但政治局常委的控制權則要交出。劉指,「這就是所謂的『共治』」,對比習近平之前大權獨攬,也算是一種失勢。
劉細良又提及兩件事值得關注,一是今年4月網傳天津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廖國勳自殺身亡,當然確切信息外界無從知曉,只知「他是習派大將」,在被中紀委約談後死亡。二是另一「習派大將」湖北省省委書記應勇在今年3月忽然因年齡因素不再擔任省委書記。
劉細良重申,中共權鬥主要有兩個蛛絲馬跡,一是人事變動;二是領導人路線和政策的改變。人事上來看的確習近平羽翼受損。而政策上也有四點可以留意,包括動態清零、對俄態度、經濟政策和對港政策。
近日網上有影片顯示李克強訪問雲南大學時,李和隨行人員全程都沒有佩戴口罩,現場也沒有抗疫「大白」,似乎公開和習近平的「動態清零」叫板。
今年2月,普京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中共官媒一直在支持俄羅斯。就在開戰前,習近平還和普京簽訂《中俄聯合聲明》,稱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無止境」。怎知普京在俄烏一戰中未有勝利的跡象,反而遭到西方群起制裁,令作為普京盟友的習近平也深陷西方制裁的邊緣。
劉細良指俄烏之戰,普京一方已經沒有勝算,如果習近平繼續和普京做盟友,就真是「攬炒」(玉石俱焚)。他解釋指,中國一旦和美國脫鉤,經濟必然受到嚴重衝擊,也觸動很多沿海省份的利益。
他續指,「動態清零」是「民族主義抗疫政策,代表『東升西降』」,一旦繼續封區、封城就會觸動共產黨內部的利益集團(如運輸一個行業,就涉及飛機、火車、物流等),也會影響以出口為主的沿海工業,加速產業鏈外移。
站在沿海省份利益集團角度,他們會對習近平產生怨氣,甚至想剷除習勢力,因為習近平的反美、反西方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的抗疫政策令他們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劉細良指,雖然歷史不會重複,但其中某些模式是不變的,只不過演繹的方式不同,認為「習近平就是毛澤東激進主義的翻版」。
他續指,毛澤東當年不理經濟發展,「大搞生產關係集體化」,以為「越快進入集體主義,中國經濟也會隨之發展」,習近平也一樣,搞分配主義。
此外,對香港政策如果繼續強硬下去的話,亦表示習近平還大權在握。香港也是中共權鬥的一個指標。
劉細良認同余茂春分析,認為當中共在中國製造出災難時,政權就會拋出一個所謂「更好」的領導人來挽回黨的形象,令民眾把希望寄望在其身上。
他說,如果習近平真的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軍權在握的習沒有理由不效仿毛澤東強勢清除敵對勢力,因此認為從目前跡象來看,習近平失勢的傳聞是假的。
劉細良說,「『習近平失勢』很大機會是傳聞,可能是反習陣營發出來的謠言」,為二十大佈局釋放的煙霧彈。不過那種「你來我往」的權鬥的確會愈演愈烈。至於為何官媒會長篇發表李克強文章,他認為這是習近平的刻意安排。(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