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香港當代「龍穴」傳奇(組圖)

 2022-06-02 15: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位於沙田的曾大屋建於清道光年間,由99間住屋相連,氣派一如城堡,是香港有名的活文物。(CPJoseph/Wiki/CC BY-SA 3.0)
位於沙田的曾大屋建於清道光年間,由99間住屋相連,氣派一如城堡,是香港有名的活文物。(圖片來源:CPJoseph/Wiki/CC BY-SA 3.0)

說起香港頂級富豪,人人都會想起首富李嘉誠、香港開埠初期的首富何東,但原來更早之前,香港還有一位當時的首富——曾貫萬。他早在英國人租借香港前已發家致富,香港許多地標建築,包括終審法院、香港第一座水塘薄扶林水塘,都由他供應石材。他建於清道光年間、由99間住屋相連的「曾大屋」,氣派一如城堡,在百多年後的今天仍有曾氏後人居住,是香港有名的活文物。

曾貫萬尋到風水名穴而「一夜暴富」的傳說,香港不少人都有聽聞。但是連在曾大屋長大的曾氏家族後人,也只道是祖輩流傳的故事。不過,曾貫萬確實留下了一條特別的祖訓,後人也奉行至今:「凡我曾氏子孫,每年春祭,必先到西灣河山上拜祭無名先人,然後才拜祭自家先祖。」

為甚麼曾貫萬會叫後人先拜祭外人再祭祖?「龍穴」致富是否真有其事?這背後確實有一段充滿神奇和巧合的故事,但與其說是風水傳奇,倒不如說是一段善良人得福報的佳話,足以教化後人。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確是比風水更實在的古老傳統智慧。

「香港第一奇穴」藏筲箕灣

作為曾氏家族後人,我家「拜山」掃墓的傳統與很多香港人不同。新界原居民有權土葬先人,因此自小「拜山」不是到公眾墳場,而是真的要攀山涉水,長輩在前面用柴刀劈樹砍草開路,清明如果不拜山,到重陽時路便被草木完全埋沒。不過更特別的是,清明拜祭自家先人前,「曾大屋」全村都會一年一次聚首一堂,到筲箕灣「拜福德公」。

福德公墓的位置十分偏遠,若非曾氏子孫帶路,外人難以找到。從西灣河東熹苑出發,拾級而上,之後走一徑狹窄山路,可以望到對面山和海景,過程要走一個多小時,途中可以摘山稔果和油柑子解渴,倒也不算沉悶。

墓穴所在位置約海拔數百公尺高,麻石墓碑上刻有「曾氏福德公之墓」,並註明「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歲孟春月重修」和「祀主曾奕賢(曾貫萬別字)立」。前面只有一小片空地可以站人,由於拜祭人數眾多,子孫們於是沿著山路耐心等待,輪番到墓前拜祭。

後來讀到一些報導和民俗書籍,才知道這座樸實無華的曾氏福德公墓,在民間和風水界頗有名氣,甚至被譽為「香港第一奇穴」、「龍穴」、「橫財無名穴」等。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